本报记者 翟 倩 通讯员 万宁佳
在儿童福利服务领域中,不乏抗“疫”夫妻档,他们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共同守护着院内孩子们与老人的安全健康。江西省南昌市社会福利院的任船江和胡华就是其中一对。
他把灶台做阵地
任船江于2006年到南昌市社会福利院担任厨房大师傅,十四年如一日,守在自己厨房这一亩三分地,任劳任怨地为全院服务对象与职工操持“吃”这件一等大事。
“我们都喜欢吃任师傅做的菜,他一天不来我们都想他。”2019年初,任师傅生了一场大病,在医院住了很长一段时间,院内职工、孩子们纷纷给他发信息,“一方面是问候,另一方面则是想他做的菜了。”院长谭明珠说。
今年1月28日,由于疫情暴发,南昌市社会福利院采取封院措施,任师傅选择留在了院里,“我想为他们多做点事。”简单而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任师傅对院内孩子们的真情。
就这样,任师傅70多天没有回过家,用他的专业角度来考量每天的菜谱。“吃好点。”是任师傅在全院针对疫情防控召开会议时所说的第一句话,也是他在疫情期间坚守的原则。“大家每天这么辛苦,不吃好一点,身体素质跟不上。”
早上配菜,中午炒菜,寒冷的冬天,他的身上和菜同时冒着热气,每次炒完所有的菜都要耗费他全身的力气。中午炒完菜,明明可以休息,可他还要坐在一边,指挥晚餐菜品的搭配,“中午跟这个搭了,晚上就要跟那个一起炒。”“你那么做不行,得这么来。”“菜一定要干净,多洗几次。”类似的场景每天都要来上几次。
70多天了,肉、蛋、菜、鱼,怎么营养怎么来,每天不重样。“别看是疫情期间,可我们都吃胖了。”谭明珠笑言。
细节总是让人感动的,任师傅的腿脚不方便,不能久站,炒菜时旁边总放着一把圆凳,在炒菜间隙或实在站不住时可以坐下休息一下。他就是这样,每天坚守在灶台好几个小时,“我们的抗‘疫’阵地就是灶台,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菜搭配好做好,这,就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她视孩子如己出
在任师傅来到南昌社会福利院工作6年后,爱人胡华也受他感染来到院里担任了早教老师。
“胡姐和任师傅的观点很一致,他们都觉得院里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人来关爱,能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很有意义。”在平时的闲聊中,谭明珠对任师傅夫妇有所了解,在这次面对疫情的关键时刻,任师傅夫妇又一次让大家感动。
封院期间,一旦选择留守,将不知归期。在征询大家意见时,胡华也报了名,“胡姐,您和任师傅都住在院里,家里孩子咋办?”有人问。“没事,孩子大了,能自己照顾自己。我最放心不下的是这些小宝贝,守着他们我才安心。只要院里需要、孩子们需要,我就应该留下。而且,老任不也一直在院里工作着吗?他在这里家也就在这里。”
于是,胡华与任师傅成了院里最美战“疫”夫妻档。
在院期间,她是老师,每天按时完成3个孩子的早教工作;她是卫生防疫战士,“三消二测”一丝不苟;她是好妈妈,时时刻刻都关心着孩子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除了要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还要陪孩子们玩跑跳闹笑。
24小时的陪护,只有寝室到活动室的几十米,胡华每天的步数却都在6000步以上,累了困了,只能和衣打地铺、睡桌椅。连续的奋战,让胡华已经很疲惫,可“看着孩子们绽放的一张张笑脸,疫情的所有阴霾,似乎都已经消散。”胡华乐观的精神感染了大家。
战“疫”需要一个好身体,胡华深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所以,她说得最多的是:“我要多喝水,多保重身体。”“我可不能生病,这里还有这么多孩子需要我们呢。”朴实语言透露出她守护孩子的坚定信念。
一次,在消毒器具时,她扭伤了脚踝,得知主任想换她休息时却立刻拒绝:“轻伤不下火线,这点扭伤算什么,我坚决不离岗,我还要好好照顾我的孩子们呢。”
儿子是夫妻俩最大的牵挂
一个人在家留守的儿子,其实是这对战“疫”夫妻档心中最大的牵挂。
在与同事闲聊时,胡华透露过一些,“还是不放心,虽然儿子上大学了,但还是小孩,万一朋友一叫没忍住就出门了呢?”每天晚上视频时,胡华总会问儿子,今天干了什么,有没有出门,有没有吃饭?
“爸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我不想再吃泡面了,你们就不能回来陪陪我?”听着儿子的抱怨,胡华夫妇满是愧疚。
有人也劝过,要不回去陪陪儿子,可夫妻俩却从没答应。“我们不在,他还有爷爷奶奶、姑姑、姨可以依靠。可这里的孩子除了我们没有别人可以依靠,那我不来保护他们,谁来。”
正是对院里孩子们的爱,让夫妻俩坚守至今。
当问起待疫情结束后,任师傅夫妇最想跟儿子说的话时,任师傅答道:“我会跟儿子说,要做个有爱心的人,一定要学好本领,以后能服务社会。当然,第一句话是:儿子,回家我就给你做顿美美的大餐!”
庚子年初注定不平凡,但是这些平凡的人做着他们认为平凡的事,却让这些日子充满阳光。相信像任船江夫妇这样舍小家顾大家、逆流而上的战“疫”夫妻档还有很多,他们是伴侣、是战友,携手共赴抗“疫”前沿,用行动诠释着爱的承诺:孩子们,抗“疫”有我们,守护为你们。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