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翟 倩 通讯员 周贞贞
“妈——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儿童福利院的重度残疾儿童家庭“和睦之家”里,苗艳娜每天听到的就是这样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的呼唤。然而,在她心里,这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苗艳娜与6个“孩子”一起生活已经5年了,“在我们院里,和睦之家一直是安排两个‘妈妈’照顾几个孩子,她们两天轮一次班。”院长孙会英说,“长时间的相处,她们早已跟孩子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原本正常留守的苗艳娜值完班就能回家歇歇,可今年春节的一场疫情,让儿童福利院别于往日。与她轮班的工作人员被阻隔在院外,一边是院里朝夕相处的6个孩子,一边是思念已久的家人,怎么办?
“我留守在这里,孩子们对我熟悉,我最合适。”苗艳娜毫不犹豫。
是的,5年的相守,让苗艳娜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如数家珍:17岁的毛毛,患有精神分裂症,生活不能自理;17岁的庆庆,患有精神一级残疾,无法正常与人沟通,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16岁的小光,虽然智力发育迟缓,但喜欢画画,他的作品每年都能获奖;12岁的鑫鑫,胆子很小,是这几个孩子当中最老实最乖的;10岁的轩轩,患有自闭症,生活不能自理,体质不好,经常生病;8岁的睿睿则是这几个孩子中病情最为严重的,做过开颅手术,至今还有一条管子从头部通到小腹。
照顾正常的6个孩子都是让人非常疲累的事,更何况是6个这样的孩子。可苗艳娜每天24小时连轴转,一转眼就坚持了两个月。
翻开苗艳娜疫情期间的记录本,她的辛苦跃然纸上。
体温:6个孩子包括自己,每天早中晚三次,记录得清清楚楚。
消毒:早中晚房间通风,餐具、洗漱用品、地面、楼道每天消毒若干次,一次不落。
服药:6个孩子每天服用的药物明明白白。
2个月,60天,整整三个大本子,密密麻麻记录的都是孩子们的一点一滴,没有一天落下,也没有一天马虎。
这在别人看来是一件苦差事,可是苗艳娜却从与孩子们相处中感受到了甜蜜。
你看,成长记录上写着呢:
“疯了一天可能累了吧,刚吃过晚饭的睿睿就蹭到我跟前说:‘妈妈,我要睡觉了。’‘不许睡,再玩一会,现在才8点多。’就看他嬉皮笑脸地爬上沙发,躺在我腿上,还学着我的口气哄自己:‘来吧!我的小宝贝,睡吧,睡吧!’我一下子被他逗乐了。”
“今天老师给孩子们上烘焙课了,鑫鑫跑在最前面,边跑边喊:‘妈妈,妈妈,饼干。’到了跟前,伸出小手,手心里躺着两块小饼干:‘妈妈,你一个,我一个。’随即,一块带着孩子体温的小饼干就塞进了我的嘴里,这不只是一块饼干,这是孩子对我的爱,幸福感立刻在心里漾得满满的。”
“睿睿是个黏人精,每天只要是我闲下来,他就会跑过来要抱抱。今天小光实在受不了他了,一把把他抻开说:‘你自己的妈妈吗?天天让抱抱抱抱的,这也是我的妈妈,不许你抱。’两个孩子抢‘妈妈’也是把我笑死了。”
…………
这些被记录下来的小而温馨的场景,是支撑苗艳娜坚守的动力。而孩子们无时无刻不用行动表现出对“妈妈”的爱,更让她感动。
平时庆庆能帮着“妈妈”摆碗、收碗、擦桌子,还给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们喂饭。“我好感动,庆庆居然能体会到我的辛苦,我觉得,他悄悄长大了,好让我感动。当他叫我妈妈的时候,我们两个人都那么幸福甜蜜,他真的和我血肉相连,就像亲儿子一样。”苗艳娜说。
长时间的辛劳,让苗艳娜的腰疼病犯了,鑫鑫赶忙上来给她捶背、捏腿、按摩腰。“妈妈,我是跟其他妈妈学的,你怎么样?舒服一点了吗?”话语虽然慢且不连贯,可在苗艳娜听来,这却是最美好的天籁。
到了打饭时间,孩子们早早就把东西给我准备好了,拿外套的、拿鞋子的、拿手套、拿口罩的,把打饭的碗都递到手上,然后喊:“妈妈打饭了。”“那一刻我感觉我都被他们宠成公主了,别人是体会不到这种幸福的,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你用心对他们好,他们就会用心来回报你。”苗艳娜说。
如今,曙光就在眼前。苗艳娜每天都会给孩子们讲故事:“你们是最棒的,孩子们,我们坚信困难是暂时的,疫情一定会被战胜。等到春暖花开,我就带你们一起去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好好感受大自然。”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