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非常时期”的社会组织“娘家人”

时间:2020-03-3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高一村

  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20时,天津市和平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科长杨倩倩低头整理着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的资料,每天晚上八九点钟下班是她的工作常态。

  1月24日,大年三十,疫情来袭。放下孩子和老人,杨倩倩重返工作岗位,和同事们一起争分夺秒,两个小时里给全区325家社会组织负责人打了电话,要求他们提高防范意识,防止疫情扩散。

  这个85后年轻人,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和平区民政局最年轻的科长,负责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她一头干练的短发,语速很快,说话时眼睛里含着笑意和朝气,自嘲说:“我是个不合格的妈妈,一工作起来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面对疫情来势汹汹,怎么发动区里的社会组织站好自己的岗,为抵御疫情做点实事?”作为区社会组织的“娘家人”,杨倩倩一直在思考如何发动社会组织用擅长的方式战“疫”。

  发出倡议书,号召动员全区社会组织担当作为,与各街道干部和社区社工一起开展联防联控;为社区工作者筹集口罩1.1万只、消毒液820公斤、医用防护服160件;在风雪寒冬中搭建临时帐篷80余顶;在封闭管理小区内“逆行”,为空巢老人免费送菜180公斤;为一线社工和保洁队员熬制汤药和红枣姜糖茶,截至目前,共送汤药1万副、姜糖茶2万份;在“和平社会组织之家”公众号快速上线“众志成城抗疫情,同舟共济渡难关”话题,线上“声援”强信心暖人心,目前已有3万粉丝;开展“寻找口罩达人”“谣言粉碎机”等线上互动活动,参与人数及点击量达8万多次;招募“公益主播”,发动社会组织拍摄短视频、编写普及读物、编排朗诵节目,目前已制作30余个视频,通过多家网站同步推送,普及防疫科普知识。

  两个月以来,在防疫的战场上,有着杨倩倩与和平区社会组织从业者令人感动和自豪的身影。

  “杨科长,你们辛苦了。我们正在收拾行李,应该属于第一批支援武汉一线的人员。”杨倩倩收到天津瑞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这份特别而珍贵的微信。

  “儿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你给社区工作者发汤药,妈妈支持你。”天津和平尚安门诊部院长齐祥农把80岁老母亲发来的鼓励短信转给了杨倩倩。

  “明天我与金泉里网格员一起去社区做疫情排查和防控宣传,刚刚把媳妇和孩子送丈母娘家去了。”天津市互联帮扶中心负责人杨锎给杨倩倩打来电话。

  从“大学生村官”到公务员,杨倩倩对工作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受父亲影响,从年少时就树立志向,自觉自愿地想为国家做点事。和平区的社会组织工作在天津市名列前茅,她本人也获得和平区“三八红旗手”、天津市先进社会组织工作者等多个荣誉称号。和平区的社会组织从业者都把她当“娘家人”,有困难有欣喜都愿意找她聊聊。她对区里每家社会组织的情况一清二楚,一听到哪个社会组织又有了新的发展就格外高兴,感觉自己的工作有了成就感。

  “我是前行者,也是号召者,若有战,召必回,这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愿意和区里的社会组织一起,为抗‘疫’带来温暖和力量。”杨倩倩说。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3.31)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