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高蕾
北京冬残奥会大幕即将拉开。伴随着冬残奥会传奇在我国上演,我国残疾人事业将迎来蓬勃发展新阶段。中国残联是如何参与冬残奥会筹备工作的?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到了怎样的发展?下一步,中国残联将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继续当好残疾人的“娘家人”“知心人”?围绕这些问题,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日前接受了记者专访。
备战冬残奥,建立一支能征战的队伍
张海迪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残疾人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残疾人体育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纳入了全民健身、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国家公共服务体系,越来越多残疾人有条件参加体育锻炼、康复健身,越来越多残疾人运动员有机会、有能力、有底气参加国际和国内残疾人体育赛事。
“有了运动员,有了队伍才能打胜仗。”张海迪介绍,为备战冬残奥会,中国残联积极与国际残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沟通合作,组建队伍,各级残联选拔了一批优秀运动员。
此外,中国残联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教练员,培养分级员和国际裁判员等技术人才,组织运动员开展全年不间断训练,并参加国际冰雪赛事,让运动员开阔视野,磨炼意志,多实战多锻炼。
经过努力,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原来的不足50人,发展至近千人,冬残奥项目由2个大项拓展到6个大项,实现了冬残奥会大项参赛全覆盖。
举办北京冬残奥会将对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产生怎样的作用?张海迪表示,此次冬残奥会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大大推动了北京、张家口等举办城市的无障碍建设水平,更影响引领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此外,举办北京冬残奥会将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营造友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共圆小康梦,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8500万残疾人是困难群体,他们承受身体的痛苦和生活的不便,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残联是人民团体,要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残疾人身边。”张海迪表示,近年来,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中,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残疾人群体和健全人同步迈进小康社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16年,中国残联推动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覆盖残疾人的保障制度,给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给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现在这两项补贴已经实施了6年,全国2600多万残疾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在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张海迪介绍,中国残联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推动建成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康复大学,加快培养高水平康复专业人才,加快提高康复服务质量和水平。
此外,近年来,各地残联积极探索,建起一些重度残疾人托养机构,解除残疾人和家庭的后顾之忧。同时,各地残联帮助有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各种形式就业,让残疾人及其家庭实现增收。
“我们还推动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张海迪说。
奋进新征程,为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助力
张海迪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将其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中国残联将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为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助力。
张海迪介绍,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对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作出重要部署,并提出了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公共服务、权利保障等四个方面的发展重点。
张海迪说,巩固和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将是中国残联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中国残联指导各地残联,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手段,动态掌握需要帮扶残疾人家庭情况,建立残疾人跟踪访视机制,做到残疾人致贫返贫“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完善帮扶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提高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巩固和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把帮助困难残疾人过上有质量的生活作为长期任务,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张海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