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黄山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平台上线

时间:2021-12-07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闫 洁 通讯员 程思昱

11月底,家住安徽省休宁县凰腾村的程某某,打开“黄山救助监测预警”微信小程序,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在“幸福清单”模块中查看自己当月的救助款是否到账。系统显示,从7月起,除了低保救助,他新增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项内容都一目了然,看着让人放心。

这是黄山市10月正式上线运营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平台,为该市低收入人口的精准监测、快速响应、科学帮扶探索出了一条全新路径。市民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手机APP、电脑PC端三种方式登录使用,包含自动预警和手动预警两种模式。该平台通过预警指标,对库中人员进行数据匹配,主动发现疑似困难人员,实现自动预警,并通过线上核对和线下调查的方式,做到精准救助。此外,市民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自主发起手动预警,低收入人群可在“幸福清单”模块查询本户享受的救助项目及内容。

休宁县作为先行试点县,自今年初起逐步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数字化改革。遵循“主动发现、自动预警”的总体建设要求,通过建立社会救助部门资源库、低收入人口信息库和救助信息数据库,推进民政、乡村振兴、医保、人社、教育、住建、残联、应急等多部门信息共享,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平台提供信息支撑。

平台的自动预警主要通过汇总各部门数据,自动筛查累计自付医疗费用较高、新办残疾人证、因灾、因疫、因意外事件等信息数据,精准比对出有致贫返贫风险的困难群众,实时触发预警响应;手动预警则以微信小程序为主,申请人可以自主或委托他人发起预警或申请等。随后,平台将预警信息自动推送至相关乡镇(街道),由其开展入户调查、提出初核意见,再推送到县直相关救助部门进行处置;县直部门按照职责办理相关帮扶救助事项,并将预警信息处置结果及时在预警系统中予以反馈,全程可追溯。平台设有“幸福清单”模块,各救助部门每月汇总上传负责的困难群众救助数据,受助群众可实时查询本户的帮扶受助情况,也给基层干部入户走访提供了便利。

今年6月3日,休宁县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平台在东临溪镇上线试运行,7月底实现全县试运行,具有监测预警、救助申请、家境调查、信息采集、监督举报、评估管理、统计报表、资源库等功能模块,可实现低收入人口资源信息、预警评估、预警提醒、预警处置以及救助申请转办等全业务流程统筹管理。截至10月14日,共获得预警信息1246条,其中手动预警5条、自动预警1241条,因残预警60条、因病预警1186条(含重复预警)。通过乡镇(街道)、县直部门的调查核实和处置,共纳入特困供养1人、农村低保4户、残疾人两项补贴3人,办理临时救助6户。

在试点开发建设的基础上,黄山市聚焦社会救助流程改造和优化,对现有的“1+8+N”(1即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8即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资助、残疾人两项补贴、高龄老人生活保障补贴、困难失能老人护理补贴、渐退帮扶8项制度,N即分类施保)社会救助管理部门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平台。采取分区(县)培训的方式,对市直和区(县)医保、住建、乡村振兴、人社、应急、教育、司法、卫健、残联、工会等相关部门具体经办人员,各乡镇(街道)民政分管领导、民政助理员或具体从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平台操作人员进行了业务知识和系统使用培训,目前平台各项功能运转平稳。

截至11月,平台共自动归集预警信息2651条,其中因残预警信息62条、因病预警信息2589条(含重复预警),已处置1756条。通过实地核查,纳入特困供养1人、农村低保4户、残疾人两项补贴3人,办理临时救助6户。全市救助工作实现了从“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的转变,切实兜牢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正如黄山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明所说:“预警平台在全市全面推行,能够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进一步做好低收入人口的认定、救助帮扶和动态监测工作,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保障。”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2.7)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