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守护好美丽滇池
——昆明市官渡区六甲街道的基层治理升级之路

时间:2022-03-15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孙彦川 通讯员 周 旭

2009年以来,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六甲街道先后启动征迁及官渡文化生态新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建设等项目,整个街道旧貌换新颜。

高楼建起来了,社区治理能力如何更上一层楼?10多年来,在官渡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六甲街道和下辖11个社区先行先试,激活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社区服务更加优质、高效。

从就业到养老,方方面面力争上游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征迁过程中,六甲街道着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有序流动,主动管理好外来流动就业人员。首先是及时向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宣传就业和再就业政策,为其核办社会保险以及重特大疾病、灵活就业等补贴,组织开展美甲、手工等就业技能培训,对特殊困难群体实行重点帮扶。其次是走访辖区内的企业,动员企业为居民提供有效的就业岗位。2021年,六甲街道收集提供有效就业岗位信息3266个。

为调解征迁等原因造成的纠纷,六甲街道成立了1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每个委员会由社区干部、1名人民调解员、1名法律服务员组成,由具有一定威望和法律基础的居民担任主任。2021年,街道又选派4名民警兼任下辖4个社区的党委委员,与社区党委并肩开展社区党建、平安建设、矛盾纠纷化解、便民服务等工作。

与此同时,各社区也在社区治理方面积极探索。2021年,盘龙社区启动征地拆迁工作时,先后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党员代表会议,推选出8名持有二级建造师等专业资格证书的居民组建回迁安置房建设监理小组,维护居民权益。海华社区成立老年大学,设立太极、合唱、书法、舞蹈、绘画等课程,深受居民欢迎。2021年,六甲街道申报的两个“社区营造”暨服务群众项目、1个社区服务精品项目,获得区民政局批准,并在区民政局的指导支持下成立了社会工作服务站。

从滇池到家门口,哪里也不能“脏乱差”

作为滇池的“地主”,六甲街道高度重视环境治理。2020年,六甲街道与盘龙区松华街道在星海湿地举行了一场直播连线,呼吁居民爱护滇池及入滇河道,共享和谐,开启环保的跨城区合作。

2021年,为了迎接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六甲街道各社区引入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服务项目,动员和组织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城市治理、滇池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中。盘龙、新二等社区组建巡河小队开展“清河”巡查,制止河道垂钓、河边晾晒等不文明行为。在职党员还走进农贸市场、在建工地、商圈等,向群众宣传水体保护知识,发放节水倡议书。新二社区志愿服务队与云南山鹰山地救援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红色志愿·守好入滇一公里”志愿服务项目,打造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定期河道巡护,保障入滇河道“最后一公里”不受污染。截至目前,六甲街道已开展“护卫生态·扮靓滇河”“清河护河绿水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28次。

在社区内部的环境治理中,海华、盘龙、金家等社区组织“双报到”党员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清理背街小巷卫生死角,挨家挨户对临街门店“门前三包”落实情况以及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和随意张贴小广告等现象进行排查。陈家社区实行“一元制”管理模式,即本社区居民房屋,每平方米每年收取1元的村内沟道疏通及其他服务费用,并将其写进居民公约。

从乡愁到文化,新旧融合打造特色品牌

滇池盛产鱼虾、海菜。在生活困难时期,六甲街道的居民为打破“看天吃饭”的困境,通过腌制,以“鲊”的形式把鱼虾、海菜保存起来。2021年,新一、海华、星海3个社区相继开展了“鲊文化”传承活动。2021年端午节前夕,海华、星海两个社区联合举办第一届传统工艺文化节。活动中,手工艺人们向参加活动的居民展示了水产品的腌制、榨菜、传统八大碗等本土传统食品制作工艺。

“七一”前夕,新二社区党委组织开展了“鲊味云南·官渡造”系列乡土文化主题活动,现场开展茄子鲊、萝卜鲊、虾鲊等制作。“用各种食材做成的鲊,在艰苦岁月大多是为了更好地保存食物,如今已成为一种特殊美食,承载着许多人的回忆和乡愁。”新二社区党委书记张能如是说。

2022年,六甲街道计划引入社会组织,在做好新旧融合上下功夫,将传统鲊菜文化、滇池、星海湿地等品牌有效整合,打造以街道为中心,以海华、星海、新二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传播点的宣传阵地。“目前,街道正在征集民俗线索,对鲊菜制作人进行统计造册,酝酿更大的‘动作’。”六甲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说。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3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