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引领乡亲们建设美丽家园唱响幸福之歌
——云南省民政厅定点帮扶沧源县贫困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纪实

时间:2021-09-22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孙彦川 通讯员 赵 江 杨 翼

“总书记回信了!”8月19日,体球网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云南省民政厅全体干部职工听闻总书记回信的消息,激动万分。从2002年起,云南省民政厅就开始选派优秀干部到沧源县开展帮扶工作。近20年来,省民政厅共下派帮扶干部72人次,挂钩帮扶全县9个乡镇,惠及19个村(居)。其中,沧源县岩帅镇中贺勐村、新华村是省民政厅定点帮扶村。

选派精兵强将奔赴山村

岩帅镇中贺勐、新华2个贫困村是“直过民族”(从原始社会末期等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佤族、拉祜族聚居村落,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2015年省民政厅开展定点帮扶以来,厅党组先后成立了“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领导小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紧密结合民政职责和扶贫点实际,狠抓帮扶责任落实。6年来,厅主要领导先后10多次、其他班子成员20多次到这两个村调研。

哪里困难大,工作队就往哪里冲。以往到了雨季,两个村的村民常常寝食难安,因为每逢荣勐河河水暴涨,山脚下的大量农田就会被冲毁。6年来,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资金,调来施工机械,组织群众投工投劳,新建和加固河道堤坝千余米,复耕农田600余亩,修复沟渠3.5公里、机耕路29.8公里。

以前,村组道路全部是土路,雨季时全是粘脚的黄泥巴,村民的房子还有一部分是土坯房、茅草房,村中没有垃圾池、路灯等设施。2017年,新华村、中贺勐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安居房建设改造时,在有关补助奖励政策外,省民政厅还为每户提供3至5吨水泥,使两村在全县率先完成安居房建设改造任务。新房建起来了,水泥路修起来了,还建起了垃圾池和公厕,村头的粪堆、草堆、柴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菜园、果园、花园。生活条件改善了,村民奔小康的心气也足了。

强化党建筑堡垒

6年来,省民政厅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选派素质过硬、政治可靠、能力突出的党员担任挂钩村第一书记,要求工作队当好政策宣传员、致富带头员、新风尚引领员,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努力加强挂钩村的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来到阿佤山,就是阿佤人!”云南省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向安林10多年前就曾两次主动到沧源县开展帮扶工作。2019年7月,他主动向省民政厅党组递交申请,要求奔赴脱贫攻坚工作一线。在担任中贺勐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后,他真心实意与村民交朋友,和村“两委”的同志协力宣传落实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政策,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边疆民族地区比较贫穷落后,我是党员,受党的教育培养,要履行党员的职责。”2021年,向安林第四次递交申请,继续担任派驻中贺勐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工作队在两村设立“党员扶贫先锋岗”,落实党员帮扶责任,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激励“脱贫党员示范户”带动群众脱贫奔小康。同时,通过宣讲脱贫政策、开展主题教育、做实技能培训等方式,鼓励贫困群众树立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选树“勤劳致富、创业致富”典型示范户,引导困难群众向身边群众学习。在工作队的努力下,自觉学习种植养殖技能和外出务工的村民不断增多,村民们致富的信心和能力越来越足了。

习惯群居的拉祜族村民一开始很抵触搬迁,经过工作队做思想工作,从山上的寨子搬下来后,越来越喜欢现在的生活。“我们住上了新房子、喝上了自来水,感谢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对我们的关心、帮助,我们将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中贺勐村拉祜族村民扎老大说。

在驻村工作队的引领下,农村党员志愿服务队携手群众互帮互助,起到了良好效果。现如今,村里的老人会自发去村委会,帮忙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知党恩感党恩、团结互助、自强自立,已成为两村群众的自觉行动。

选准帮扶项目助脱贫

2015年以来,省民政厅先后在扶贫点投入各类帮扶资金4578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00多个。通过扎实有效地推进挂钩帮扶,使中贺勐、新华2个贫困村的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不足6000元,提高至2020年的1.38万元。

6年来,省民政厅累计为贫困户发放626头仔猪、125头母猪、1.2万余只鸡苗。并向村水库投放鱼苗5.6万尾,用以发展集体经济。“我们教给他们育苗的方法之后,蔬菜种植等产量得到了提高。以前,村民养猪、养牛多是放养,容易得传染病,现在养殖业都实现了科学圈养。”向安林说。

2018年以来,省民政厅共投入资金1154.35万元扶持岩帅镇茶叶产业项目,主要用于提质改造、设备引进、技术培训等。同时,与沧源佤山茶厂合作,制定技术标准和收购政策,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营销体系,初步实现了提质、增效、抗风险、发展可持续的目标。

2020年,中贺勐村晒青干茶产量达182吨,同比增加12吨;新华村产量达213吨,同比增加29吨。当年中贺勐村年人均纯收入13835元,其中人均茶产业纯收入为5810.70元,约占42%;新华村2020年人均纯收入13863元,其中人均茶产业纯收入为6376.98元,约占46%。

“省民政厅不仅帮我们发展了产业,还拓宽、硬化了村组道路,安装了路灯,修建了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善了村办公条件,配备了卫生保洁员,村里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华村党支部书记陈忠说。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9.22)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