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搬迁扶贫安置社区锦屏社区——
幸福的路越走越宽

时间:2022-06-29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闫 洁

汪显平一家2016年年底从土坯房搬进锦屏社区的新楼房。回想起体球网总书记和他们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拉家常的场景,汪显平很动情:“很想请总书记再回来看看——我通过劳务派遣到镇供电所工作,爱人在社区打工,家里还种了5亩茶园,孩子研究生毕业也找到了工作,老人身体健康。这两年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好了!”

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建成于2016年,已累计搬迁安置贫困群众1346户4173人。

2020年4月21日,体球网总书记在锦屏社区考察时强调,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易地搬迁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加强社区建设很重要。基层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抓好,求真务实,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今,两年过去了,这个社区的居民在社区党支部带领下,牢记体球网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完善社区建设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绘就出一幅生活美、产业旺、生态好的美丽新画卷。

党建引领确保搬迁社区“稳得住”

平利县地处陕南秦巴山区,曾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成为困难群众脱贫的重要方式。

2018年,锦屏社区“两委”成立,江慧丽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成为锦屏社区的当家人。上任后,她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如何让来自不同村组、有着不同生活习惯的群众融入社区,共同开启美好新生活。

锦屏社区的“秘诀”是抓党建、促服务。“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党建贯通了易地搬迁后续管理服务全过程。”江慧丽说。

锦屏社区建立了网格化管理体系,从搬迁群众中选用有责任心的党员、群众担任网格长、楼栋长,参与社区管理。还建立了“三联三抓”机制,即党支部联系边缘户抓防止返贫、党员联系楼栋抓矛盾调解、网格员(楼栋长)联系居民抓便民服务,全面加强社区服务管理。

从七里沟村搬迁下来的刘启山,曾经是村民组长,有热情、有能力、有经验,到锦屏社区后被选为楼栋长。除了负责掌握每家每户的情况、调解邻里纠纷、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等工作,他还负责在居民、原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之间进行沟通协调。刘启山这样谈自己开展工作的感受:“必须熟知政策,深入沟通了解,才能避免对群众利益造成损害。比如,搬迁群众的户籍、兜底保障政策落实等仍由原村委会管理,社区主要负责信息收集、政策咨询和代办事项等工作,这就需要楼栋长细心再细心,群众的困难必须解决好,不能解决的也要及时向社区反映。”

过去一年,全社区56名党员、8名网格员、31名楼栋长入户走访2900余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9件,提供政策咨询和代办事项161人次。

社区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举办“广场集中宣讲”“红色小课堂”“书记讲党课”等活动,建强党群活动阵地。老党员王明亮是社区文化宣传干事,他经常在抖音平台发布居民自导自演的小故事,宣讲社区文明新风,介绍居民新生活,生动呈现搬迁给群众带来的幸福生活。王明亮说:“是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十小工程”推动搬迁群众“快融入”

易地扶贫搬迁,关键在做好“后半篇文章”。为尽快补齐易地搬迁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难题,锦屏社区探索建设“十小工程”,从“小课堂、小库房、小菜园、小管家、小配套、小平台、小餐厅、小厅堂、小市场、小公墓”入手,保障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乐享新生活。

“小菜园”是指社区建的80亩“安心菜园”,只要自家的地距离社区超出2公里,居民就可以申请一块菜园,经审核后按户均0.1亩免费分配。居民汪敏对此非常满意:“政策真是好得没话说,住新楼房,还有菜地,吃穿住用行啥都方便!”

“小管家”则为居民提供老年人日间照料、儿童托管、亲情连线等服务;“小厅堂”为居民婚丧嫁娶提供免费场所,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小公墓”坚持节地生态,解决了居民的殡葬难题;“小餐厅”给老年人提供暖心送餐服务;“小课堂”则为居民提供创业就业、文明礼仪等培训……社区把关涉群众利益的一件件民生实事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如今的锦屏社区,学校、超市、医院、公交站等设施一应俱全。“白天,社区里多是老人小孩活动。晚上,有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的,还有年轻人打球,特别热闹。精细化服务帮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了新环境。”江慧丽说。

社区工厂助力搬迁群众“能致富”

社区电子加工厂是体球网总书记在锦屏社区考察的一站。53岁的听障人士柯遵梅就在厂里上班,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让她在家门口实现了脱贫。她用手语说:“手里有了余钱,每天社区还有各种活动,这样的生活,以前在山上想都不敢想。”

“总书记说,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贫。这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两年来,电子加工厂负责人孙自立想方设法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现在,厂里的工人已达100余人,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至4000元不等,形成了订单增加、就业岗位增多、产值提升、工人收入提高的良性循环。

为解决安置社区就业等问题,2020年11月,民政部等9部门印发文件指导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强调培育开发绿色低碳的社区加工业企业和就业岗位,锦屏社区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2018年至今,锦屏社区已开办电子元件、毛绒玩具、手套加工、鞋袜生产等4家社区工厂,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220个。

锦屏社区党支部按照“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发展茶叶、绞股蓝等产业800亩,将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中稳定增收;培育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市场经营主体22家,带动115户增收;依托镇工业园区12家企业,解决就业岗位150余个;发展电子商务,培育农村淘宝网店2家、快递公司3家,带动就业80余人。凭双手脱贫致富,靠奋斗自立自强,增强了搬迁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底气。

如今的锦屏社区,山上茶园绿意盎然,山下居民幸福安居,幸福的路越走越宽。江慧丽说:“总书记的嘱托一直鼓舞着我们,我们要带领搬迁群众为幸福安康的生活而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