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把安全职责层层落实到基层一线
——深入推进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管理

时间:2022-06-29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坚持安全发展理念 推动安全管理提质升级

河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杨 勇

自“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月”活动开展以来,河北省民政厅深入贯彻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全省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提升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高站位谋划部署。对标对表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研究分析当前形势,明确目标任务,周密安排部署,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走深走实。二是全方位提高意识。狠抓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学习培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始终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三是全链条压实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要求各级负责同志坚决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

强化问题导向,推动排查整治工作落实到位。一是突出重点排隐患。把安全生产大检查与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一体推进,聚焦重点领域,进行地毯式排查,确保不漏一个环节、不留一处死角。二是紧盯问题抓整改。推动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分级分类建立风险隐患台账清单,逐项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三是强化督导要成效。对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确保整改无遗漏、无死角,并及时协调解决发现的问题和困难。

完善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一是集中开展长期滞留的流浪乞讨无户口人员落户安置暨在外托养人员接回照料专项行动,推动解决生活无着的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户口登记问题,将长期在外托养人员最大限度接回站内或公办福利机构照料,消除在外托养的潜在风险。二是推动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围绕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等方面梳理安全隐患清单,健全完善防范措施。三是推动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遇有情况能够及时应对、科学应对、有效应对,切实保障服务对象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全面履职尽责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姜 宏

在“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月”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民政系统聚焦主题抓认识、抓重点、抓责任、抓提升,进一步夯实了安全发展根基,自治区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持续保持安全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

抓认识,进一步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党组会、中心组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工作要求。自治区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大讲堂、公开课、微课堂、在线访谈等,让安全发展理念入心入脑,促进各项部署要求有序展开。

抓重点,进一步筑牢安全发展防线。一是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强对殡葬、救助管理、婚姻登记等场所、设施、人员的防控管理,完善细化防控举措和应急预案,坚决守牢社会事务领域疫情防线。二是开展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专项巡查,重点加强消防、食品等方面的安全管控,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化、项目化、销号式管理。三是加强特殊时间节点的安全风险管控,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

抓责任,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保障。一是落实领导责任,将安全生产纳入干部教育、谈话提醒重要内容,列入督查督办事项,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述职报告制度和带队督查检查机制。二是压实民政机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机构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三是夯实监管责任,指导各地民政部门和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把安全措施落实到岗位、责任分解到人,把风险管理落实到生产经营各环节全过程。

抓提升,进一步增强安全发展质效。建立完善安全监督、安全生产述职评议制度体系,指导各地民政部门制定民政机构安全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手册,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带动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将安全生产法宣贯工作纳入民政普法计划,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法治素养。强化应急能力提升,严格落实值班值守、人员物资准备等工作,落实安全事故信息报送工作制度。

树牢责任意识推进救助管理机构专项整治

广东省民政厅厅长 卓志强

自2020年以来,广东省民政系统统一部署,全省各级救助管理机构开展了3次全面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共查找整改风险隐患500余个,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1.75万人次,未发生责任事故,坚决守住了救助管理安全底线。

树牢“生命重于泰山”理念,扎牢专项整治思想根基。将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救助管理机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必学、必训、必考内容,让“生命重于泰山”的工作理念入脑入心。省民政厅把开展救助管理机构专项整治、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定期召开厅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派出工作组明察暗访,确保专项整治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强化安全事故通报与原因教训体球网,时刻紧盯影响受助人员生命安全的风险隐患,抓整改、堵漏洞,做到防早、防小、防未然。

抓好标准规范和评估管理两个关键,推动专项整治落细落实。一是定标准,明确做什么、怎么做。编写《广东省流浪救助管理工作质量手册》,明确机构管理、岗位职责等具体内容和标准。印发《体球网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在安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上立规矩。构建清单式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隐患全部上账、闭环滚动、动态清零。二是抓评估,摸准完成了什么、完成质量怎么样。将安全思想认识、安全队伍建设等细化量化成评估点,纳入《广东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工作评估指标》,对全省救助管理机构进行量化“体检”。对查出的严重个性化问题,发提醒函通知主管民政部门指导机构立行立改。同时,将评估结果应用于地市平安建设年度考评和民政重点工作综合检查。

盯紧专项整治三个重点环节,构建安全防范长效机制。一是压紧压实各层级全链条责任。明确厅党组、主管业务单位主要职责,建立领导决策、考核等机制。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属地管理和兜底责任,将救助管理机构纳入必看、必查、必督范围。压实救助管理机构主体责任,提升抓安全、保底线的内生动力和行动自觉。二是强化多部门多维度的督导监管。健全部门协作机制,联合公安等部门深入救助管理机构、托养机构开展安全检查,督导抓好安全管理。建立长效监督机制,邀请社会力量参与机构安全监督。三是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定期举办省级救助管理论坛和业务培训班,组织线上学习安全生产法,开展应急演练和实际技能考核。建立需求项目库,2021年共下拨3000万元省级资金,支持救助管理机构改建安全基础设施,提升机构安全防范能力。

以高度的责任感担当安全发展“守护人”

重庆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唐步新

近年来,重庆市民政系统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检查安全管理行动,社会事务领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重庆市民政局连续4年在市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考核中获得“优秀”。

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嘱托,提高安全管理的政治站位。把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纳入集中学习内容,自觉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实三个责任,即从严落实领导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从严落实监管责任,实施安全生产处罚“季度清零”和执法量提升行动,形成震慑;从严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岗位风险清单、岗位职责清单、岗位操作卡、岗位应急处置卡,实现一线岗位从业人员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健全三项机制,即建立安全隐患日排查、日报告、日整治、日清零工作机制,安全管理日排查、周抽查、月通报、季研判、年考核工作机制,安全生产四级联合调度机制。

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做实服务机构的安全防护。一是实施流浪救助管理站和精神卫生福利机构老旧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工程,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推进消防、食品、用房安全设施设备的改造和配置,配备完善无障碍设施、应急呼叫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设施,全面提升社会事务机构安全管理服务能力。二是实施监管赋能行动。依托重庆96000殡葬热线服务平台建立公墓祭扫服务指挥中心,实时查看掌握公墓祭扫服务情况;流浪救助管理机构和精神卫生福利机构连续多年安全运行。三是实施服务增效行动。推进社会事务领域制定地方标准13个,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筑牢事业发展根基,提升服务对象的幸福指数。一是打造殡葬服务标杆。市石桥铺殡仪馆制定内部管理服务标准116个,成为全国民政系统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二是打造精神卫生标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被评为国家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三是打造残疾康复标杆。市民政中西医结合医院推进新院区建设,通过“医养结合”“医工结合”的服务模式帮助失能老人、残障人士恢复部分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四是打造婚姻登记标杆。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打造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的婚姻收养登记服务环境,争创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涉外婚姻登记示范窗口。

从源头防范化解殡葬服务机构重大安全风险

四川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益西达瓦

四川省民政厅多措并举抓实殡葬服务机构这根“针”,牵起安全工作各项要求“千条线”,织密织牢安全网,把安全风险防控防范化解在源头。

抓实服务机构这根针,确保“针尖”扎得实。通过明确目标任务、列出责任清单、强化能力培训,着力解决殡葬服务机构安全工作抓什么、谁来抓、怎么抓,确保“针尖”扎得准、实、透。根据殡葬服务机构安全风险所具有的阶段性特征,分阶段确定重点目标任务,并通过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印发工作实施方案、推送安全风险提示等方式具体落实。按照企(事)业主要负责人必须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对各殡葬服务机构分层级列出四级责任清单,把目标任务明确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头。每年至少两次以视频的方式对殡葬服务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培训,每年举办两期一线业务人员技能培训班。

理顺各级需求千条线,确保“线条”穿得进。2020年,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体球网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梳理10个方面的安全风险整治重点,实现政策“线条”的有机整合,使其有序进入“针眼”。按殡葬服务机构类别,分类确定落实和检查标准,省级层面出台殡葬服务机构祭扫禁燃禁放政策,统一防火管理标准。利用省殡葬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省级相关部门要求,联合印发实施方案。把涉及殡葬领域的重点任务纳入政府绩效考评范畴,实行上下共管同责。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在社区开展安全宣传、引导等服务。在全省设立3000个殡葬信息员岗位,承担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

织牢风险防控一张网,确保“网面”兜得住。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反复检查等措施,确保“网面”兜得住、无漏洞。针对各地殡葬服务机构房屋陈旧等安全隐患,“十三五”以来,共安排6.37亿元集中解决重大安全隐患,固牢“网架”。在春节、清明节等安全祭扫压力较重期间,组织各市(州)民政局分管领导带队对市(州)全覆盖交叉检查;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由厅领导带队对重点地区的殡葬服务机构进行抽查。清明节期间,省民政厅对全省所有公墓安全祭扫管理情况进行视频连线滚动监控,做到有苗头就纠、见烟火就查。对全省100余个殡葬设施在建项目定期开展远程视频调度,实时掌握建设进展情况,督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强化底线思维 确保措施落实落细

甘肃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任燕顺

甘肃省民政厅围绕“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主题,以推动安全发展理念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为目标,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重点,切实筑牢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防线。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落细。一是强化统筹部署,多次组织学习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把安全责任牢牢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二是履行监管职能,印发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具体措施,加强安全管理。三是压紧主体责任,将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对各市(州)的综合评估体系,与各地民政部门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推动相关措施要求落实到位。

明确工作重点,确保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手抓、两不误。指导各地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工作。印发民政服务机构(窗口)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细化管控措施,筑牢安全屏障。强化重点领域管控,做好清明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实现了健康、文明、安全祭扫的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走深走实。周密安排部署,制订实施方案,对开展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作了安排部署。全面排查整治,派出专项工作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各地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各地民政部门对所属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开展安全检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消除安全隐患。

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升应急安全常识知晓率。在“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全省各地民政部门通过制作专题宣传海报、发送安全提示等方式,普及安全知识,引导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增强安全意识。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引导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的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安全生产法,提升安全责任意识。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应急处置能力,全力保障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

找准关键 精准施策扎紧安全网

青海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海红

青海省民政系统在社会事务领域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工作中注意找准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细化措施、精准发力,将工作抓严抓实抓到位。

突出“防”字,助力流浪乞讨救助机构安全管理。全省35个救助管理机构加大街面联合巡查力度,提供标准化站内照料服务和离站管理服务,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核实、救助、寻亲送返。对因疫滞留的受助人员给予温情救助,及时通报寻亲进展,并指定专业社工对重点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突出“实”字,保障殡葬服务机构安全生产。全省78个殡葬服务机构重点规范遗体接运、暂存、火化、骨灰交接等主要流程,环环交接、签字确认,坚决杜绝事故发生;加强油库、油箱、油路、电路安全检查工作,确保设备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坚决杜绝遗体火化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停运的情况;做好重点时间节点服务保障,接待丧属使用规范用语,对不安全、不文明祭扫行为及时介入引导。

突出“疏”字,确保婚姻登记场所服务安全。全省46个婚姻登记场所安全管理工作既有统一部署又有区域分工。提前预判婚姻登记高峰日,做好人员疏导,做实做细应对方案。

突出“细”字,落实残疾人福利服务机构安全措施。全省3个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和2个托养机构细化服务保障措施。在康复方面,肌体康复和心理精神康复并重;在服务方面,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职业操守,用贴心服务让服务对象感受温暖。各服务机构每年应急演练至少2次,并根据演练效果修改完善应急预案。

突出“严”字,牢牢守住零感染的疫情防控底线。救助管理站对巡查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一律测量体温,安排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对入站求助人员安排在独立区域隔离观察不少于14天,再细化分类施救;站内人员定期安排核酸检测和日常监测,实行无接触派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殡葬管理服务机构严格控制人员数量,查验“双码”和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靠前管控、点对点接送,简化服务流程。婚姻登记机关通过预约分流人员,重点管控中高风险地区来青办理婚姻登记人员。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托养机构实行封闭管理,生活物资无接触派送、消杀后入库,降低输入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