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个案+共治”让社会救助提质增效

时间:2022-03-0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伟涛

2021年以来,广东省东莞市民政局将创新社区治理、实施社工“双百工程”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紧密结合,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大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得到有效帮扶,切实增强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救助帮扶由被动到主动

截至2021年,东莞市共有低保对象3840户7671人,特困人员647人,低收入对象342户781人,全年共发放救助金1.43亿元。

提标扩面,急难救助向非户籍人群延伸。2021年,东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临时救助办法,将临时救助范围从本市户籍居民逐步拓宽至常住人口,进一步扩大临时救助覆盖面,积极构建急难型救助和支出型救助相结合的临时救助制度。2021年,全市共实施临时救助76人次,发放救助金33.55万元。市民政局牵头拟定救助帮扶机制,出台《东莞市体球网完善急难社会救助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突出对非户籍常住困难群众特别是存在急难情况群众的社会救助帮扶,推动困难群众救助帮扶由被动到主动,实现救助帮扶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2021年,东莞市组织召开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建立困难群众“民生综合大平台” ,实现困难群众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

精准施策,做实做细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东莞市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信息核对和入户核查联动工作机制,实现困难群众入户核查比例100%、信息核对比例100%。持续开展“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走访慰问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众2.25万人次,支出资金1675余万元。

“民生大莞家”带动社区居民共建共享

2020年起,东莞市创新推出“民生大莞家”服务品牌,及时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身边的“小急难”,建立起“第一时间摸底调研、第一时间拿出解决措施、第一时间反馈处理结果”的解决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

东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民生大莞家”服务项目包括“民生微实事”和“民生微心愿”两大类。其中,“民生微实事”着眼于公众和群体诉求,主要开展环境美化、房屋修缮、服务设施建设等便民工程项目,为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公益服务;“民生微心愿”着眼于个人和家庭诉求,主要为因突发事件陷入困境的常住人员提供生活、医疗、教育、养老、就业、住房等临时救助服务,为社会大众提供心理疏导、权益维护、安宁疗护等普惠型服务。项目启动以来,已解决了1700余件“民生微实事”和4.8万多件“民生微心愿”,并建立起1338家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热心市民加入的市、镇两级“民生大莞家”爱心资源库,2000余件“民生微心愿”通过社会力量得到解决。

通过“民生大莞家”,东莞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上实现了三大转变:民生诉求收集从“分”到“合”、政策外的项目办理从“无”到“有”、办理时效从“慢”到“快”,民生兜底保障网更广泛、更深层、更有效,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双百工程”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截至目前,东莞在全市建立起33个社会工作服务站、191个社会工作服务点,拥有社会工作者近700人,实现了镇街(园区)社会工作服务站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双百社工”服务站(点)统筹经办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事务等,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兜底民生服务工作平台;以主动救助的方式开展服务,畅通“政策找人”工作机制,对发现的潜在特殊困难群众主动救助、主动服务,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21年,各社工站(点)发展志愿者1854名,培育社区社会组织495家,链接社会公益慈善资源287万元,协助“民生大莞家”实现群众“微心愿”1.5万件。

通过“双百工程”社工等人员的常态化入户走访,东莞市能够及时发现生活困难家庭,协助有需要的群众提出申请,按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通过社会救助、临时救助、“民生大莞家”、慈善项目等,多渠道、多方式提供综合帮扶,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困难。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3月1日)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