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物质+服务”让社会救助更精细

时间:2021-12-3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王冰洁

新起点需要新思路,新征程呼唤新实践。

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获批开展“全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试点工作纳入区委《2021年鼓励创新工作要点》和全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高位推进。同时,投入财政资金200万元,购买专业社会组织服务,开展“益同行”社会救助综合服务项目,充分发展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社区居民等本土社会救助力量,开展定制化服务类救助,打造“物质+服务”的多维救助模式。

完善服务网络 精细救助摸准兜全

“我可以要一辆自行车吗,那样去照顾姥姥就不用坐公交车了,每次来回还能省下2元钱。”17岁的小梦(化名)对“益同行”社会救助综合服务项目中困境儿童“微心愿”项目组的工作人员说。

小梦父母都是残疾人,她需要经常去照顾姥姥。但她以往去姥姥家要先坐公交车,再走20分钟山路,因此她想要一辆自行车。通过项目组对接,青岛一家爱心企业认领了小梦的心愿,为她送来了崭新的自行车。

小梦是“益同行”社会救助综合服务项目的受益者之一。为了更精准、更高效地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崂山区通过开展“帮办代办”、开展服务需求评估、组建服务顾问团队三条路径,破解传统社会救助中缺乏有效供需管理平台、覆盖不全面的问题。

崂山区建立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依托167个社区网格工作站,设立社会救助工作站,实现救助服务事项由社区“格格”零距离“帮办代办”、困难家庭申请救助“零跑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专业社会组织对全区2000余名低收入人口的救助服务需求进行入户调查,形成了《崂山区困难群众服务类救助需求评估报告》,为打造“物质+服务”的救助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在搭建平台和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崂山区积极链接社会资源,组建“益”呼百应顾问团队,开展多方力量立体式救助服务,提高社会救助响应速度;制订个性化救助服务解决方案,提升社会救助精细化水平。

开展多种服务 救贫解困多措并举

记者从崂山区民政局了解到,区民政局今年除了继续满足困难群众的物质需求外,还对困难群众的心理、教育等发展服务类需求进行了积极响应。

助医保健康——成立5个工作小组,按片区分成医疗救助小队,开展困难群众医疗服务项目,提供健康体检、用药指导等服务,目前已累计惠及2500余人次。

“全心”助成长——为166名困境儿童、205名困境老人等建立心理档案,累计开展500余人次心理咨询及个案跟踪服务。

助困暖人心——发挥区域高校资源优势,由大学生志愿者为困境老人定期开展卫生清洁、亲情陪伴、陪同送医、临终关怀等服务,现已累计服务困境老人700余人次。

助“微”助学提高幸福指数——开展低保困境儿童“微心愿”项目,目前已收集微心愿600余个,30余家单位与个人认领微心愿326个;开展“春风崂山、志在少年”阅读项目,为全区195名困境儿童家庭开通了免费读书会员,目前共借阅书籍5000余册。

强化服务统筹 链接资源“五社联动”

2021年,崂山区启动“崂善行”救助服务居民提案大赛,这一活动由居民自主发起救助服务项目,带动邻居一起关注、解决困难群众的难事,专业社会组织全程陪伴支持活动开展。

在北宅街道周哥庄管区,有位77岁的项目提案人王大爷。得知“崂善行”活动信息后,王大爷积极发动社区老党员、退休干部、文艺队骨干等人员,倡导“低龄老人帮助困难人群”,目前已开展十多次上门救助服务。

越来越多像王大爷这样的爱心力量正加入“红哨子”困难群众救助服务系统。该系统是崂山区为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确保困难群众救助诉求能够精准对接社会资源研发的。社区网格员、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和社会组织作为困难群众救助服务诉求的“吹哨人”,将发现的救助服务诉求及时上传、登记到系统,系统中经过认证的爱心社会力量会及时响应和认领。目前系统已收录困难群众服务诉求1200余条,成功对接1000余条。

崂山区在社会救助领域的“五社联动”机制正在积极搭建和发挥作用。区民政局采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开展救助服务项目的方式,构建“五社联动”救助服务机制,目前已组织8个社区的社会组织开展救助服务活动40余场,服务困难群众及试点区域周边居民800余人次。

■ 记者评论

社会救助改革创新的六个转变

本报记者 王冰洁

青岛市崂山区在社会救助领域进行的改革创新探索,实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实现由“救”到“助”的转变。促进社会救助由基本生活保障到助人自助,让困难群众在社会救助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效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二是实现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救助模式的转变深化了主动发现机制,困难群众“吹哨人”机制的建立,促进全民参与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

三是实现由“一元救助”到“多维救助”的转变。促进困难群众救助由传统的给钱给物的物质救助向心理救助、生活照料、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的服务类多维救助转变。

四是实现由“输血式”到“造血式”的转变。更关注困难群众的潜力和发展,更注重打造“预防型”“发展型”救助服务体系,激发潜能改变生活困境。

五是实现由“政府”到“政府+社会”多元化救助主体的转变。由政府一方主导到社会多方参与,筹集多方资源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救助需求。

六是实现由“普惠式”救助到“私人定制式”救助的转变。由面向一个困难群体制定救助政策的模式发展为针对每一名困难群众制订“一户一策”式的救助方案,提升每一名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

转变思路、破解难题,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提供更高效、更人性化、更可持续的救助服务。崂山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实现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将“为民办实事”真正落实到点、贯彻到位的有效举措。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2.30)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