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安 娜
目前,北京市大兴区有近1.8万名征地超转人员,分布在12个镇6个街道。为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大兴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行“五步工作法”,建立“四有”工作机制,全力保障超转人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推行“五步工作法”
保障超转人员补助精准发放
自1979年起,北京市开始有了征地超转人员(因国家建设征地农民户转为非农民户的原农村劳动力中年龄超过转工安置年限人员、无赡养人的孤寡老人以及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人员),这个群体最初由征地单位和拆迁开发部门分散管理,管理办法和保障标准都不统一。2004年,《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出台,明确了在征地、转非、安置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其中规定民政部门负责超转人员管理工作。
据大兴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超转人员最初只发放生活补助,1995年至2004年增加了医疗补助,还建立了生活补助的增长机制。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参照城镇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标准,超转人员享受独立于社会保险体系之外的社会保障。根据目前标准,新接收的超转人员第一年每月的生活补助为1714元,此后的每年7月至8月进行标准调整。今年调标后,超转人员最高每月能拿到3210.5元。
人数多、覆盖面广、资金量大是大兴区超转工作的显著特点。为了让超转人员定期按时拿到生活补助,大兴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不断完善制度流程,通过预先备款、认真核对、及时推送、导入统发、发放跟踪“五步工作法”全方位护航,确保超转人员生活补助等资金每月15日精准发放到位。
不仅如此,大兴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在日常做好超转人员生存信息核查,病残人员节日慰问,审批、发放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补贴,接待来访、咨询等工作的基础上,在转非阶段密切配合基层做好超转人员接收工作,积极开展前期相关筹备、政策宣传、组织农转非病残人员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指导资金测算、开展一线工作人员业务政策培训等,并安排工作人员在转非现场耐心解答百姓政策咨询。
“我们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不断优化办事程序,将定点医院变更审批权限下沉,超转人员在镇街社保所就可更改;简化自采暖补贴申请材料,减少超转人员提供的证明材料及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建立北京市民政局征地超转综合管理平台定期信息比对制度,确保资金安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建立“四有”工作机制
夯实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
为切实维护城市化进程中搬迁村农民长远利益,大兴区建立转非人员安置就业有岗位、经营增收有资产、稳定生活有保障、服务管理有组织“四有”工作机制,夯实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形成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按照职责范围,大兴区各部门严格督促各类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本地劳动力。同时,不断完善措施、加强服务,帮助企业做好劳动力就业管理工作。落实创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劳动力创业,重大项目开发建设预留足够的创业资源或适合的就业岗位。组建专门负责劳动力就业服务工作的劳务派遣组织,确保本辖区内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充分稳定就业。
在搬迁过程中,村级经济组织做好成员身份界定工作,明确享受集体资产收益权利,探索农转非人员奖励工作机制。在妥善做好征地转非安置工作后,推行集体资产处置方式,对资产进行量化。积极引导农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并科学经营集体资产,确保效益最大化。
为确保超转人员稳定生活有保障,大兴区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全部覆盖、有效衔接、机制灵活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司法、临时救助等为辅助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和完善分类救助政策,做好低收入家庭和临时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
同时,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工作体系,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统筹协调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做到“组织不散、活动不断、作用不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主动配合党委工作,带头落实决策部署,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四带头”“三率先”。“四带头”,即带头宣传、带头清算登记、带头签订搬迁补偿协议、带头搬迁。“三率先”,即率先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率先实现就业,带动广大村民;率先支持改革,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依托原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新型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民主的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
全心全意开展服务
把超转人员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
今年7月1日起,大兴区征地超转人员无需事先选择,可以直接到本市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近就医。这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大兴区根据超转人员诉求,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一个缩影。“闻诉即办”,体现出了民政的速度和温度。
去年,一名超转人员需要进行一项医疗检查,检查费用在6000元左右。因为家庭经济不是很宽裕,向工作人员求助。本着超转人员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工作人员帮助超转人员联系大夫进行咨询,最终找到解决方案,让超转人员既检查了身体,又将费用纳入医保范围,享受报销政策,服务对象非常满意。
全心全意为超转人员服务,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实际工作中,为超转人员解决难题的事例还有很多。超转人员在购买药品时遇到困难,他们就积极了解医保相关政策,给予贴心帮助。超转人员因没办理转诊手续无法就近就医,他们就依据政策耐心解释,尽力帮忙解决。超转人员来电来访时,他们笑容以待、真诚回应,拉拉家常,就拉近了与服务对象的距离,倾听大家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再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把超转人员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宗旨。下一步,我们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聚焦超转人员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兴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