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以人民为中心 打造上海绿色殡葬发展新引擎

时间:2021-09-14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益善殡仪馆内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展板。

工作人员在进行尾气排放检测。

益善殡仪馆试炉整改方案论证会现场。

本报记者 路建英 朱婕妤

编者按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新发展理念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海,作为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其绿色环保标准也相对更加严格。为高质量服务群众,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近年来积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要求,以绿色环保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全力深化绿色殡葬改革发展,相继实施殡仪馆火化炉提档升级改造建设和高危传染病遗体转运隔离箱等一批科研项目,补齐殡葬服务设施短板,满足了群众基本殡葬服务需求,实现了殡葬事业健康绿色发展。

推进以人为本的绿色环保型

火化机升级改造

在殡仪馆的绿色发展中,不断研发、应用新技术确保火化机污染物达标排放是关键一环,要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

3年前,为扎实推进火化设备提档升级改造,在上海市民政局精心指导下,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在益善殡仪馆开展绿色环保型火化炉试验项目。今年7月22日,上海绿色环保型火化机1.0版升级改造工作启动会暨上海绿色殡葬工作推进会召开,标志着历时3年的绿色环保型火化机试验项目取得成功,下一步将全市推开。

高位推动 坚定不移走绿色环保发展之路

成立于1995年的益善殡仪馆,是上海市政府实施的民生实事工程——龙华殡仪馆火化机搬迁的成果,也是目前上海市区唯一提供遗体火化服务的殡仪馆,年火化量约5万具,占上海年火化量37%。

殡葬事业发展需要基础性应用研究作为支撑。近年来,受火化设备长期高负荷运行、火化职工身处高强度工作环境、火化技术亟须创新等因素影响,益善殡仪馆火化工作实际需要与设备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火化设备升级改造迫在眉睫。

改革创新从无坦途,直面难题、敢闯敢试,才能破除藩篱。面对现实挑战,上海市民政局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市民政局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协调督办,集聚各方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出台系列举措,积极推进新一代绿色环保火化设备研制工作,不断完善绿色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环保发展之路。

“益善火化炉升级改造试点可以说是没有现成路径可参照,只能在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规划设计中持续推进,试点成效对上海殡葬领域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至关重要。”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主任程坚说,中心及时把握绿色殡葬发展“时”与“势”,创新思路、强化担当、务求实效,通过抓研究、抓试点、抓关键等方式,把以人为本的“绿色、环保”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带给群众,以改革试点提升民生保障温度。

“解决火化炉升级改造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要对问题和诉求有所关注。”益善殡仪馆主任曹宝富告诉记者,火化机升级改造主要有2项硬性指标亟待完善:一是加强服务供给能力,满足日均高火化量工作需求;二是全面达到国家和地方严格的环保标准要求。

以人为本 真正实现服务群众回馈社会

“为保障群众健康,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风险,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火化炉改造升级,才能让群众生活和职工工作更安心、更舒心。为此,我们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来进行火化机技术试验事宜。”曹宝富如是说。

为稳步推进火化设备技术试验项目,在市民政局和中心指导监督下,益善殡仪馆围绕招标方案技术参数、烟气后处理及二次处理相关技术进行充分研讨,并充分征求政府有关部门和群众意见建议,确保绿色环保型火化机取得成效。

根据工作方案,火化机试炉项目分为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准备阶段,重点开展项目调研、社会风险评估和项目招投标;试炉阶段,聚焦设备安装、带教试烧和正式试烧环节;评估阶段,专业机构评估环保达标和设备质量情况,一线员工评估工作环境和使用情况,生产商评估运营成本,并组织专业力量研判综合指标。

“经过招投标严格筛选,火化机升级改造项目分别由山东威海航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和上海福寿园环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实施。”曹宝富介绍说,2019年两台火化炉试烧,分别试验常态化条件下每天4-6具遗体和峰值条件下每天10-12具遗体的连续火化能力,并全面详细记录数量、能耗、故障、技术参数等数据。

“目前,担任火化业务的员工普遍反映试炉环境相比以往改善明显,适宜工作人员现场操作。”曹宝富表示,在视觉上,火化炉排放口不见烟气;在听觉上,火化机运行时室内噪音80分贝以下;在嗅觉上,整个火化过程无明显异味散出;在触觉上,火化过程中工作人员可触碰炉体;在操作上,一键式操作减轻了工作强度。

同时,注重发挥益善管理和技术人员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地研制出火化车间吸尘集尘装置,优化火化残余高温粉尘收集工序;通过技术分析和安装调试,解决燃烧器压力不够的适配性问题;针对火化炉尾气产生冷凝水问题,提出分级冷却有效办法,等等。

“去年两台试炉完成首轮500具遗体试烧任务后,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随后组织专业评估、进行设备改进,并于今年上半年进行了第二轮500具遗体试烧。”曹宝富说,通过两次试烧检验、指标检测、环境评估,试验炉以高效运转、排放达标、性能稳定、智慧互联等技术优势,通过项目质量评审。

破局革新 让试点赋能殡葬高质量发展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中心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深化内部管理和设备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6个指标优于欧美标准、1个指标与欧美标准持平,2000多个零配件中国产化率达90%以上……火化机升级改造项目通过业内专家评审,标志着上海绿色环保型火化机环保水准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更为全面“领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成为上海火化机研制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曹宝富表示,益善22台火化机分别设在三个工作区域,按照计划,接下来将在满足群众日常火化需求前提下,利用3-5年时间把三个区域的火化机依次更新,让上海的火化机在保持工作量大、燃烧效率高、成本控制好等优势的同时,其他各项性能指标和服务均处于领先水平。

“火化机的升级改造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上海整个绿色殡葬事业发展的成效。好在我们对火化机升级改造已形成一套标准技术和方法。”程坚说,试验炉在高燃料充分利用和超洁净排放基础上,实现了超高温焚化主燃室可达1100摄氏度、再燃室可达950摄氏度。同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上海不断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科研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绿色环保火化机试点,理清了污染排放是否达标、有哪些影响排放的因素,这些全部依赖技术创新来实现。

实现发展蓝图,唯有真抓实干。在上海绿色殡葬工作推进过程中,中心始终把节约能源、有效控污和职业健康相统筹,聚焦关键环节、关键领域,特别是火化炉节能减排。“目前中心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旨在通过技术手段和有效管理,对火化机污染物排放影响范围、水电煤等使用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加强对殡葬职工的职业健康保护。”程坚如是说。

同时,为把“试验炉”打造为“绿色炉”“公益炉”“标准炉”“示范炉”,上海聚焦节能减排、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标准规范引领、聚焦新技术的赋能,统筹考虑环保、质量、成本,在标准制定思路和方法上下功夫,致力于让火化机改造升级后不仅要用得好,而且要让群众用得起、同行可借鉴,蹚出上海绿色殡葬事业发展新路子。

能不能充分释放绿色生产力,让绿色环保在全市殡葬行业蔚然成风?程坚认为,要开展集中调研摸底,加强同市民政局、各殡仪馆的联动,加强绿色环保前沿新科技的研发应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全市殡葬行业践行绿色环保理念积极性调动起来,试点引领殡葬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加高效绿色环保的现代化殡葬服务体系。

隔离箱让高危传染病遗体转运更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们更加重视遗体安全接运问题。加之殡葬行业的特殊性,有必要让高危传染病逝者遗体接运用上隔离箱,为接运工作人员提供更安全的隔离保护措施,筑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殡葬服务安全防护网。”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心研发设计的“高危传染病遗体转运隔离箱”项目时,负责牵头该项目的中心殡仪部经理刘凤鸣介绍说:“项目不仅能有效防止病毒扩散蔓延,而且能确保殡葬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需求在哪里 创新研发跟到哪里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殡葬行业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没有退缩。

2020年1月24日,上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科学防控措施。“当时出现了疑似死亡病例,起初大家不知道如何科学防护,我们只能多穿几套防护服去接运。”刘凤鸣回忆说,当时中心派出益善殡仪馆具有特殊遗体传染病防治工作经验的查庆国带队处理,整个遗体接运十分顺利。

“任务结束后,我们就考虑,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解决高危传染病人遗体从病故现场转运至焚烧处理设备过程中的装载与隔离问题,要防止病菌向外泄漏与扩散,同时解决遗体接运人员的防护问题。”刘凤鸣介绍说。

重视殡葬技能人才发展是中心的特色。在中心科创项目中,大批工匠、技能人才发挥他们的智慧,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当时借着科创项目东风,查庆国提出申报‘高危传染病遗体转运隔离箱’项目,潜心科技研发,坚持自主创新,以解决高危传染病遗体转运难题,得到市民政局和中心领导大力支持。”刘凤鸣说。

立项后,中心将项目具体组织实施交刘凤鸣和查庆国牵头,负责组织相关单位与业内专家对项目进行总体论证、方案与工程设计评审,方案样机、正式样机的评审与改进拟定,并在项目完成设计定型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制造与验收技术标准。

刘凤鸣告诉记者,项目启动前,在多次组织使用单位、行业专家、加工制造企业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形成可行性技术实施方案。项目还得到了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的专业力量和资金支持,一零一研究所与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殡葬科技资源整合配置和课题研究。

问题在哪里 科研攻关就在哪里

“现在转运设备在遗体接运车上,我们缓慢移动将它取下来,前后支腿相继下降、展开、落地……再来一遍相反动作,将它推送到车上。”这是8月初设备样机进行功能测试演练录制的视频。

“设备样机测试演练视频我看了两遍,它解决了遗体接运工抬的问题,实现了只需按键就能实现上下车操作。”刘凤鸣说。

设备样机还有哪些有待完善之处?刘凤鸣直言,测试暴露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什么时候按哪个键,需要不断地观察,有误操作的隐患;二是人与隔离箱近距离靠近时间过长,存在感染风险。他建议加装限位开关和遥控器,实现远距离遥控一键完成上下车操作,确保从遗体进入转运箱接运到火化设备的全程无接触操作。

据介绍,高危传染病遗体转运隔离箱由存放遗体的密封箱体、箱内遗体升举构造、遗体包裹袋、遗体托板、可快速收拢或展开折叠式支腿构成,基本技术形体为带有可折叠收拢支腿的推车。对研制中所涉及的技术指标,项目组严格遵守国家法规中对各种传染病遗体、设备、人员隔离防护和各种物品设备消毒处理等相关法规规定。

在攻克项目重点难点问题方面,中心项目组多次召开技术实施论证会,细化实操方案,完善技术要点,赋予设备样机多项新功能:参考铲式担架研制改进为遗体搬运架;加压泄漏和耐压测试保障负压箱体绝无外泄;转运箱采用轻量化高强度碳纤维材料;遗体托板材料选用环保自然植物材料;转运箱负压设备由车辆直流电源供电……

刘凤鸣告诉记者,为节约成本,设备样机遗体仓现采用3D打印模型,将来成品开模定制;移动车架升降范围≥70CM,能适应各种车型。此外,计划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设备上,实现高危传染病遗体转运全方位全流程监控。

使命在哪里 社会效益就体现在哪里

“高危传染病遗体运转隔离箱前期主要产生社会效益,未来才会产生经济效益。”刘凤鸣说,高危传染病遗体运转隔离箱从立项研发到设备样机测试,中心用短短不到2年时间,有效填补了国内殡葬领域遗体接运用品空白,下一步力争将其纳入国家应急物资。

“在新冠肺炎疫情处置中,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转运时,殡葬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服务和城市治理闭环作用。”程坚说,由于殡葬产品技术手段没能跟上服务发展节奏,致使在闭环服务工作中,殡葬职工常常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处置高危传染病逝者遗体。

在程坚看来,高危传染病遗体转运隔离箱主要从专业技术角度和实际需求导向出发,提供了高危传染病患者遗体解决方案,防止病毒向周围空间的泄漏与扩散,最大程度保障了殡葬职工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殡葬机构要承担起加快殡葬用品科研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职责和使命。

谈及高危传染病遗体转运隔离箱项目进展情况,程坚直言,第一步先在设备样机基础上稍加完善把产品研制出来,在设备研制、核心技术、推广应用上取得成效;第二步本着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原则,将产品标准、使用标准、维护标准等研制出来;第三步基于产品研发应用场景,让更多地方用上高危传染病遗体转运隔离箱。

(本版供图/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9.14)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