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彦川
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海滨街道海清社区271米长的金鱼巷里,坐落着宋代福建转运使谢仲规故居、爱国华侨李功藏故居、清源书院山长吴桂生故居、建筑家傅维早故居。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巷却籍籍无名。
可喜的是,近年来社区整合资源对其进行微改造和治理创新,提升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责任感;通过提升小巷的环境和形象,小巷商圈更有颜值和内涵,市民和游客越来越愿意光顾了。
依靠巷长开展微治理,促进社区和谐
商圈要发展,离不开社区整体环境的提升。商圈的秩序还影响着居民生活,商圈的人气也影响着居民的房租收入。海清社区一方面强化党建引领,推行巷长制,创新社区治理;一方面全力为商户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条件,助其塑造品牌、增加收入。
金鱼巷选出的巷长郑卫治女士,经常通过与街坊喝茶聊天、走访等方式,了解谁家遇到困难、是否有矛盾纠纷,调解居民和商户之间的关系,排查安全隐患。2020年8月,居民王女士在聊天中提到房后的水沟反味,郑巷长向社区汇报后,社区很快组织人力来清理。还有一次,居民提到水培花草种得太多,引来了蚊虫。社区很快换掉了水培的花草,并进行了消毒。“类似这样的小事情,居民不一定愿意向社区反映,但其实挺影响生活。我们通过聊天摸排出这些问题,就能促成解决。”郑卫治说。
“想治理好一个城市、一个社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城市或社区是怎样形成的、有怎样的特点。郑巷长已经在巷子里住了30年,对巷子里的大事小情、民俗禁忌很了解,属于巷子里的‘话事人’(当地俗语:有威望的、可以做出决定的人),在解决隐性问题和一些棘手问题方面的作用难以替代,社区治理要注重依靠这种有威望的人。”投身泉州社区营造实践已经三年多的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师曾怡说。
疫情之前,郑卫治逢年过节还会在巷子里组织居民和商户举办百家宴,热心居民各自献上拿手菜,共聚一堂,其乐融融。2019年冬至,社区举办百家宴时邀请社区的清洁工参加,让他们度过了一个暖心的节日。
开展家风传承和宪法宣传,增进居民参与
为贯彻落实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2020年5月底,社区从鲤城区妇联申请经费,组织开展了家风传承活动。“当地天后宫、开元寺、东西塔等历史建筑的修缮,李功藏先生都有资助,修缮工作是傅维早先生主持的。我们通过讲述这些小巷名人的感人故事推动家风传承和家庭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海清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吴雅颖说。
2020年12月5日,海清社区党支部联合鲤城区纪委监委、区民政局等共建单位承办了由泉州市民政局、市社区办等单位主办的“古城打卡游,宪法在我心”暨“12·4国家宪法周”志愿服务活动,近300名居民参与其中。
多年前曾在社区经商的陈梦曦女士是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布雕画制作技艺”传承人,为了支持这场活动,她专门从外地赶赴海清社区,进行了技艺展示。社区还组织开展了百米画卷绘制、知识竞答和照片墙打卡等活动,小朋友们纷纷参与绘画。市民政局、司法局等部门的志愿者现场答疑解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这次活动寓教于乐,普及了宪法知识,还推广了社区的商业街,一举两得。” 泉州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科长吴婷婷说。
强化社区协商和资源链接,推动社区发展
在2020年之前,金鱼巷大量老房子年久失修,违建多、杂草丛生、电线杂乱。为改善环境,海清社区积极争取,将金鱼巷推荐为泉州市古城微改造示范项目,先后获得约892万元投资,由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团队担纲设计任务。
“改造带来出行不便、商铺经营受影响等问题,起初很多居民不同意,很多商家不答应,阻力很大。”吴雅颖说。为了顺利推进微改造项目,社区党支部带领党小组以及后来成立的片区党支部,挨家挨户宣传改造方案、征询意见建议,争取居民和商户支持,并与设计组、工程组反复沟通协调。经过不懈努力,最终确定了“白天施工,晚上回填”的改造方式,虽然工程时间大大加长了,但是保障了居民安全出行、商家正常经营,把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
今年4月,根据中国建筑学会的评选,“金鱼巷微改造工程”荣获2019-2020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专项”一等奖。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期间,生意不好做,一些商户跟郑卫治反映,希望社区能协调房东给他们减租。可是房租也是一些房东的主要收入来源。郑卫治向社区反映情况后,社区协调“古城党建+红色金融”共建单位泉州农商银行芳草园支行,为商户提供专门的授信方案。最新的政策是可以申请十万元备用金,利息为日万分之二。只要商户在金鱼巷经营,是福建户籍,就可以申请备用金,用来付房租、装修、进货。一年来,商户通过这一路径,已融资300余万元。
抗疫阻击战过后,为提升商圈人气,海清社区与商家合作,策划了类似于游园会的亲子体验活动。由商家设计小游戏,社区的小孩子持自制手抄报到商铺去参加游戏活动并“打卡”,可获得商家准备的小礼物和专门的优惠券。通过此项活动,孩子们了解了陶器和一些传统食品的制作工艺,商户也和居民拉近了距离。
此外,社区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制作了专刊,推介金鱼巷及中山中路示范段商家的商品、服务、优惠活动,帮商户塑造品牌、提升知名度,使金鱼巷成为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周边的很多巷子也在开展微改造。市民政局每年都在拿出资金支持广大社区结合微改造去创新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吴婷婷说,海清社区的旧貌换新颜再次印证了社区治理不能靠某个部门单打独斗。近年来,市民政局通过开展共建共享示范社区建设、推行社区近邻服务试点等措施,充分发动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居民群众等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以期为泉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展旅游产业等工作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