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柳 旭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掇刀石街道名泉社区成立于2010年。如今,走进该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11项国家级荣誉、19项省级荣誉整齐摆放、引人注目,见证着这个远近闻名的改革创新典型社区的成长蜕变之路。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成立之初,这个占地2平方公里、拥有数万名居民的社区,却曾经是掇刀区出了名的“脏乱差”社区,被居民们戏称为“有山有水有园林”,所谓“山”就是堆放垃圾的土坡,“水”是随地乱泼的脏水,“园林”则是在绿化带里种的菜。
从“后进生”到“后劲生”,名泉社区的华丽转身靠的是多年来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大管家”工作法,即“大党委+自管会+家服务”,通过为社区引资源、为治理聚人气、为服务增温度,名泉社区从内到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党委”为社区引资源
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水电路设施问题重重,这是名泉社区成立初期居民们意见最大的地方。以社区下辖的名泉小区为例,由于水压过低、水管渗漏,高楼层居民日常用水无法保障,经常要到楼下打水;再加上电压不稳,冬季用电高峰期,居民炒菜做饭打不开油烟机,油烟满屋,夏季用电高峰期,电线隔三差五短路跳闸,空调、电扇都成了摆设,居民在家里汗流浃背、闷热难耐。
对于当时的名泉社区来说,这些问题很难靠自身力量解决。为了帮社区引入外部资源,在掇刀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名泉社区开始试点“大党委”机制。
所谓“大党委”是以党建为“链”,紧密社区与辖区单位联系的工作方式,即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本着“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的议事制度,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通过每年召开1-2次会议,并列出服务清单和需求清单,共同研究解决社区难点问题。
为了解决名泉小区水电路设施问题,名泉社区在“大党委”成员单位的帮助下,多次向供水、供电部门反映问题,经过反复沟通,相关部门最终将小区的转供电改成了直供电,解决了电压不稳导致的频繁跳闸;通过改造水网增强了水压,保障了高楼层居民用水。长期困扰居民的生活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近年来,在“大党委”成员单位的支持下,名泉社区还充分利用楼栋架空层等闲置空间,陆续建成了“童梦之家”“艺术长廊”“红色·记忆长廊”等10个新型综合服务体,面积共计1.1万平方米,不断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在部分条件比较成熟的小区,“大党委”成员单位还帮小区安装了摄像头、电子围栏、人脸识别门禁、高空鹰眼系统等现代化管理设备,让小区管理更智能、更规范。
“自管会”为治理聚人气
名泉社区的前身是双泉渔场,2010年,渔场“场改居”后成立了社区,下辖小区中有12个属于老旧的“三无小区”,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小区内杂物乱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等问题突出。
为了改变“三无小区”的混乱状况,名泉社区想了不少办法,最终决定通过成立“自管会”,将涉及居民利益的事交给居民自己解决,激活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但这个过程并不顺利。一些小区的居民听说“自管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管闲事”,纷纷表示“不愿意出这个头”。作为最早被推选出来的小区“自管会”主任,老党员朱清宪带领他所在小区的“自管会”成员挨家挨户向居民说明“自管会”要管什么以及怎么管。
“原来没人管,但也不用交钱。现在突然要管起来,还要收费,很多居民不习惯。”说起“自管会”成立初期的困难,朱清宪说,“收费难是最大的问题。”
“改善环境卫生和小区治安,都需要聘请专门人员,经过测算,如果要支付1名保洁和1名保安的工资,每月要向每户人家收费20元,小区30个停车位每个每年也要收费300元。”朱清宪表示,第一年最困难,不少居民拒绝交费,但工作不能就此停下,“自管会”成员只好通过个人垫钱把资金缺口补上。随着小区环境的逐渐改善,居民们看到了工作成效,交费的人多了起来,第三年实现了收支平衡。
“除去保洁和保安的工资外,小区收费结余资金主要用于下水道清理、道闸安装等事项。”朱清宪告诉记者,大额开支都会提前在小区内公示,并在业主群里征求意见,多数居民同意后才能执行;常规开支也要每半年公示一次,接受居民监督。
记者了解到,目前,名泉社区下辖的12个“三无小区”都已成立了“自管会”。“过去社区开展活动,居民参与率不高,现在都非常积极,这是‘自管会’给社区带来的最大改变。”朱清宪说。
随着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越来越多,名泉社区还通过积分制引导大家参与志愿服务、建言献策等活动。对居民的积分,每季度开展一次抽奖、兑换活动;对党员的积分,作为年度民主评议、评优表彰的重要依据;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积分,作为年底考核的重要参考。目前,已有超过1.2万名居民参与到积分管理中,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得到有效提升,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
“家服务”为服务增温度
社区不仅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工作开展得如何,说到底还要看服务,看居民的满意度。
“走,上课去。”送完孙子孙女、买完菜,名泉社区的老人们相约来到社区里的老年大学教学点,学声乐、练舞蹈、做手工、读诗歌……13个班600多名学员,老年人不仅丰富了精神生活,还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活变得充实起来。
为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名泉社区近年来着力打造4个服务中心。建成1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将民政、卫健、人社等部门的47项公共事务进行整合,设置7个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直接办、代理办、协助办的“三办”服务,基本实现居民办事不出社区;建成5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多元化需求,并开办老年大学;建成4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借助社区微信公众号打造线上智慧服务中心,为居民答疑解惑,使社区服务更便捷、更贴心。
在服务普通居民的同时,名泉社区还时刻将社区内困难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居民小韩患有脑瘫,生活不能自理,她的父亲身体也有残疾,照顾小韩的重担全部压在母亲肩上。在“微心愿”征集过程中,小韩表示,她想要一个压力锅,让母亲做饭能轻松一些。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社区党员捐款帮小韩买了压力锅并送到她家。得知她的弟弟也没有固定工作,又帮助其联系到辖区内一家企业上班,帮小韩一家减轻了生活负担。
一个压力锅、一个新书包、一床新棉被……这些小小的心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于困难群众来说,往往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期待、对未来的向往。
自2015年开展“圆梦微心愿”活动以来,名泉社区辖区单位在职党员、社区直管党员纷纷行动起来,加大对社区内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的关爱帮扶力度,由党员结合自身实际,以“互助式”或“组团式”方式认领“微心愿”,目前已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近500个心愿,让他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