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三会”制度助力社区治理提质升级

时间:2020-08-07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 俊

  垃圾分类、加装电梯、解决停车难、拆除违法建筑……这些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社区公共事项,往往众口难调,单凭居委会干部“苦口婆心”很难解决问题。如何让老百姓的需求说得出、站得住、行得通?日前,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办事处举办上海社会建设专家讲坛,聚焦“推广‘三会’制度经验,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来自政府、高校等方面的200余位专业人士参与了讨论。

  提升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20世纪90年代末,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全市首创以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为主要内容的“三会”制度,并进一步创新发展与“三会”分别配套的“三制”(公示制、责任制、承诺制),又在“三会”前分别增设“新三会”(议题征询会、民主恳谈会和监督合议会),有效提升了基层民主自治水平,在全市得到广泛认可。2017年,“三会”制度被写入《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

  “经过20年发展,‘三会’制度不断升级,变得越来越好用,越来越管用。”五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沈永兵介绍。

  黄浦区打浦路的某商品房小区存在很多违法搭建,不少顶楼居民将自家北侧屋顶搭建成简易房间,这种情况已存在了10多年。前两年,街道要将这些违法搭建全部拆除,这让居民很难接受。面对这一治理难题,五里桥街道灵活运用了“三会”制度,他们在实地勘察后,组织8户居民、城管中队、居委会、物业公司、施工企业5方召开专题协商会。会上,街道的工作人员除了向居民阐释相关法律法规,还询问居民顾虑所在,发现8户居民违法搭建都与屋顶漏水有关。

  如果将违建拆除,这8户居民将面临屋顶修复及维护的难题,这笔费用由谁来出?对于这些合理需求,街道决定将屋顶维修费用通过拆迁经费列支,并制订将拆除违建和屋顶修复相结合的实施方案,特别明确今后屋顶维修保养的责任部门和反映渠道。为了确保方案顺利实施,街道还召集相关人员专题研究,评估作业风险,提供进一步保障。当年底,所有违法建筑就全部拆除了,居民们认为“解决得很好”。

  居民众口一词的“好”字来之不易,沈永兵认为治理成果应当归功于“三会”制度。他认为,把行政过程纳入协商民主范畴,开展行政协商,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能有效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推进社区共同体建设

  “在实践中,我们认为‘三会’制度既好用又管用。”五里桥街道紫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志祜举例说,小区在推进楼组自治项目时,居民们在了解了“三会”运作模式后,主动召集楼组居民,通过六次会议完成楼组“微创投”项目,积极改善楼道环境。此项目从社会组织方案推广、经费筹集到物业企业加入、项目实施,均由志愿者自行分工完成,自筹经费1.7万元,居民参与感特别强,他们自发地美化楼组环境,创建文明楼组。

  作为社区党建“凝聚力工程”的发源地,长宁区华阳路街道也活学活用“三会”制度。华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颖说,将“三会”制度运用到形成公共议题、推进公共事务、化解公共矛盾中,早已成为居民共识。这一制度在推进垃圾分类、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业委会建设、社区微更新等各类民生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区是城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上海市委党校现代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何海兵认为,要规范化、精细化推进现代社区共同体建设。一要培育“向上向善向好”社区公共精神,深入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和历史文脉,增进社区信任,形成家园共同体意识。二要发挥市民公约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居民围绕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秩序等,开展民主协商,制定完善居民公约、住户守则,弘扬公序良俗。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8.7)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