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 群
从江县是贵州省9个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之一,目前尚有47个贫困村未出列,剩余未脱贫贫困人口3991户11830人,贫困发生率3.6%。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民政部门全员参战、全力保障,为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全面奋斗。
下村核实查缺补漏 确保脱贫不落一人
目前从江县未脱贫人口中,兜底保障对象有3528户9851人,占未脱贫人口83.27%。
“不坐等、不推诿,用下村入户的主动走访,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这是我们开展兜底扶贫的责任和义务。”县民政局局长梁仲权如是说。民政局专门成立核查小组,定期下村调查,对核实无误符合政策的贫困户及时落实兜底帮扶政策。
高增乡银良村五组村民张老红因患终末期肾病,每周需要透析3次,全家只靠妻子一人务农维持生活,昂贵的医疗支出加上孩子上学的费用让整个家庭负债累累。民政局走访核实后,为他家办理了兜底保障有关手续,并按政策对治病的费用给予了报销,民政干部还为他妻子申报了村级就业援助公益性岗位,每月400元,加上全家每月领取的低保金1344元,张老红一家的生活有了显著改善。
加鸠镇加能村三组低收入户莫桂文在修建房子时不小心摔落,造成左侧桡骨远端骨折,住院治疗花费7000余元。靠砍甘蔗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他一段时间内不能干重活,心情非常焦虑。民政干部第一时间为他家申请了临时救助金2000元,有效缓解了家庭困难。
梁仲权表示,民政局将继续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努力查缺补漏,切实保证各类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在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全员参战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
加鸠镇加鸠村党支部曾被县委组织部列为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2019年6月,县民政局党组书记陈贤辉下沉到该村担任脱贫攻坚指挥所所长。在他的带领下,加鸠村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狠抓软弱涣散专项整治,不断优化班子机构,健全规章制度,一跃成为加鸠镇比较得力的基层组织。
陈贤辉带领脱贫攻坚指挥所帮助村里申请扶贫项目资金,大力发展蛋鸡养殖、食用菌、辣椒等产业,让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透风漏雨和人畜混居整治,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使村容寨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民政局从在编在岗的41人中抽调21人全脱产为加鸠镇加鸠村、加能村及加勉乡加烧村等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未下派的干部职工则按照职级每人结对帮扶3到8户贫困户,全局共帮扶贫困户68户303人。
驻村干部结合各村情况,制订帮扶计划,重点围绕村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寻求脱贫突破口,与村“两委”一道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对帮扶干部与贫困群众面对面交流谈心,切实了解帮扶对象所思、所想、所盼,“对症下药”,通过宣讲扶贫政策、动员外出务工、提供技术帮扶等措施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帮助贫困户找到发展路子。
无数个日日夜夜辛勤的付出,换来了村容村貌的明显变化,推动了脱贫产业的全面起步,加鸠村、加能村及加烧村贫困发生率分别从48.7%、32.26%、89.14%下降到2.9%、2.8%、2.29%,贫困户进一步增强了脱贫的信心和干劲。
“民政扶贫班”力阻贫困代际传递
莫红梅是宰便镇分耶村人,兄弟姊妹较多,学费负担重,初中毕业后的莫红梅面临着要么在家干农活、要么外出务工挣钱的艰难选择。就在最迷茫的时候,县民政局帮她获得了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政扶贫班”就读的机会,让她又燃起了读书的希望。这个在深山老林里长大的女孩子,第一次走出山村,开始了在城市求学的新生活。
“民政扶贫班”由黔东南州民政局和从江县民政局牵头举办、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旨在帮扶贫困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掌握一门职业技能,阻断代际贫困,增强“造血”功能。
“他们刚去学校的时候,一件生活用品也没有,都是我们民政部门一件一件配起来的。”县民政局副局长李志春告诉记者,通过扶贫助学、临时救助、慈善援助等渠道,学生们不再为学费、食宿费发愁,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可以更安心地学习了。
从2016年至今,“民政扶贫班”已开设4期,共招收241名贫困学生。“我们开设这个扶贫班主要是想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去,进而带动整个家庭切断贫困根源,摘掉贫困标签。现在他们有的继续在学校深造,有的毕业后去了银行等企业工作,有的到沿海城市工厂就业,这些贫困家庭在脱贫的路上努力奔跑着。”李志春介绍说,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精准帮扶、精准培养、精准就业,起到了“职教一人、脱贫一个、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效果。
当下,从江县民政局正铆足干劲,下定“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的决心,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努力着、奋斗着。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