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住”进美好生活?百姓安居梦圆

时间:2020-11-06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区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汤珊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到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住房保障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我国将保障性住房作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手段,正在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实现安居的梦想。

保基本?“出棚进楼”实现“住有所居”

11月3日至4日,李克强总理在河南省考察时,走进当地保障房住户家中察看居住情况。他指出,加强保障房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建设、租售模式都可以因地制宜积极探索。

目前,我国政府采取的“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满足老百姓对于住有所居的刚性需求。

“以前的老房阴暗潮湿,一年四季不见光。现在家里特别敞亮,住着真得劲儿!”安徽省亳州市花戏楼街道华佗小区缑秉礼老人感觉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越来越开心了。老人居住条件的改善,得益于棚户区改造。改造前,老人一家五口住在低矮的砖瓦房里,地势低,雨水常会倒灌。2012年,政府组织开展棚户区改造,在老房原址上修建了如今的华佗小区,850户原棚户区居民全部搬进了新房。

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工程项目,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数据,2016年至2020年,全国棚改预计开工2300多万套,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约5000万居民从脏乱差的棚户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

惠民生?公租房保障网越织越广

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公租房是“兜底”保障。“住有所居”带给住房困难群众的不仅是一份安全感,更是一份归属感。近日,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仓轩路的金地艺境小区49号楼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据了解,该项目83套公租房房源预计明年春节后可以入住,其中28套三居室将用于出租。这是上海加大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城市一线务工人员住房保障力度的创新举措之一。

“十三五”期间,公租房发展加速,获得公租房保障的人群不断扩大。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获悉,截至2018年底,有3700多万困难群众入住公租房,累计近2200万困难群众领取了租赁补贴,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以及新就业无房职工、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得到积极改善。

多地按照“保基本、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在保障城镇居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中的补位功能,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完善分配方式,降低准入门槛,优先保障环卫、公交等行业困难职工群体。截至今年6月底,青海省以实物配租的形式保障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共25.44万户。河北省结合城镇化发展实际,将公租房的保障范围由低保、低收入、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至新就业无房职工、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有力助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安居宜居”畅享美好新生活

“棚改后,不仅有了新房,也有了新家。”家住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街道文昌阁社区的刘志纯说,她现在每天都会去老年活动中心唱歌,参加社区举行的各类活动。“居住环境好了,生活也就更加丰富多彩了。”随着农村危房改造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推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地抓住棚改契机,完善道路、电力、燃气等配套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等项目相继投入使用,并建设公园和广场,大大提升了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

“绿化多了、停车规范了,住得更舒适了。”在上海市徐家汇街道乐山地区,说起居民区的变化,居民们感触很多。乐山地区,毗邻徐家汇商圈,三年前这里生活环境杂乱、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基层治理难点。通过三年治理乐山“旧貌”换“新颜”“难点”变“亮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改造治理。如今,在大规模棚改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城市体检、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等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工作不断探索落地……可以预见,在一项项惠民建设和民生改善工作的加速推进下,人民群众必将在居住中收获更多幸福感,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来源:中国社区报2020.11.6)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