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激活城市“神经末梢”

时间:2020-11-02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区报
【字体:    打印

编者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体球网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坚持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着力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城市最基层,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延伸到城市最末端,把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组织推进到城市最前沿,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

邹?谨

今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围绕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有效服务居民、促进城市发展,实施城市基层党建红色引领行动,全力推进居民小区党支部建设,激活城市党建“神经末梢”,构建起小区党支部领导下,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网格员、楼栋长等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健全共建共治工作机制

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抓牢基层基础,是党建“双基”攻坚行动的主题。在城市社区,以党建凝聚社区治理合力,不断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能力,发挥基层党建“轴心”作用,围绕强化党建统领推进“双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社区党组织领导和推进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深入开展社区协商,支持和保障居民依法开展活动。指导社区依据《济宁市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指导规程》和《济宁市城乡社区协商事项指导目录》创新开展“拉呱说事、协商议事”等活动。积极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开展先锋创建、承诺践诺、结对帮扶等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

强化社区治理组织领导

济宁市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组织、人社、教育、民政等35个部门为成员的城乡社区治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成立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任城区、曲阜市、高新区做好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制订实施方案,每月一调度,稳妥推进实验区建设。

依据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体球网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对符合条件的行政村依法进行村改居,并纳入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按照城市社区模式开展服务。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住建局印发《体球网在社区居委会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物业服务管理纳入城市基层党建、融入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在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中的领导、组织作用。

实施小区党支部治理模式

济宁市制定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各街道、社区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小区党支部。对居民小区自管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单独成立以小区名称命名的“某某小区党支部”;对规模小、自管党员人数少的小区,按照网格划分,设立居民小区联合党支部(网格党支部);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小区,选派街道干部、社区“两委”成员联系包保。同时,优先选拔具有业主身份、有工作热情、有能力的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无合适人选的,由包保该小区的街道党员干部、社区党组织委员兼任居民小区党支部书记。

通过设置小区党支部,健全党在城市街道的组织体系,党组织链条从社区延伸到小区,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居民小区党支部(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目前,济宁市已建成小区党支部1340个,覆盖70%以上的小区,11000余名党员纳入小区党支部管理,延伸了党组织工作触角,构建起小区党支部领导下,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网格员、楼栋长、居民等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

编制社区工作准入清单,依法厘清上级部门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权责边界,严格控制社区准入事项,凡新增或突发情况临时增加需进入社区的工作事项,必须提出申请并经批准同意后方可进入。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社区工作项目,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在社区开展或变相开展。各职能部门不得要求社区成立相应机构、设立专门场所、加挂名称牌子,不能要求社区作为行政执法、拆迁拆违、环境整治、城市管理、安全生产、消防等事项的责任主体。准入项目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按照每300~400户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每个城市社区不少于5名社区工作者的标准核定社区工作总量。济宁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印发了《济宁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工作者招录、考核、管理、薪酬体系。2020年济宁市财政列支城市社区工作者专项资金3978万元,对各县(市、区)落实社区工作者“3岗18级”待遇按照1∶1的比例进行配套。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通过采取择优招录、培训提升、保障激励等举措,将一批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强、干劲足的优秀人才引进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

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按照已建城市社区不低于300平方米,新建城市社区不低于500平方米的要求,在城市社区面积完全达标的前提下,重点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容,推动劳动就业、公共卫生、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民生服务进社区,统一设定标识、窗口设置、设备配备、人员服务等标准,提升社区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实施集中受理、全程委托代理,通过下沉街道工作人员、民生代办员轮流坐班等方式,在社区实现公共服务事项集中咨询、受理、代办等。

按照“规范、便捷、高效”的原则,规范服务窗口设置、规范服务队伍建设、规范社区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规范社区服务管理制度、规范社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效能。

(来源:中国社区报2020.11.2)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