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17日至19日,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在山东省调研民政工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交流。李纪恒充分肯定了山东省的民政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立足迈准迈稳“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第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科学谋划,写好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山东答卷”。为报道齐鲁大地民政系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深化民政改革创新,有效破解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民生服务工作中难题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本报派出记者团队,于6月1日至5日赴山东省济南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威海市等地深入采访。本版刊发的系列文章,是山东民政努力用担当实干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的特写,也是缩影。
肥城市 把专业暖心的照护送到特困人员身边
本报记者 周冉冉
6月2日,记者来到山东省肥城市仪阳街道石坊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陈振海的家。石头墙围起的小院干净整洁,屋内陈设着电视、冰箱、桌椅、床等简单用具,一尘不染中透露着屋主人朴素而认真的生活态度。
肥城市山医康养中心照护服务人员王兆燕和搭档负责陈振海的日常照护。当日下午,按照肥城市“特困照护”微信小程序的服务清单,王兆燕和同伴来到陈振海家,她们把屋子拾掇整齐,又为老人测量了血压,发现血压略高,遂询问了降压药服用情况,叮嘱其按时服药。陈振海说:“她们每次来了就忙前忙后,服务真不孬!”王兆燕打开了“特困照护”微信小程序,拍下服务记录照片和老人对服务的评价视频并上传,“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社会化照护服务监督管理平台”同步实时记录。
在肥城市,有3787名特困人员,其中分散供养3063人。这3063人中,全自理2675人、半失能218人、全失能170多人,3062人为农村居民。
2020年7月开始试点,2021年4月优化升级,肥城市民政局不断探索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社会化照护工作。他们委托3家专业机构,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社会化照护服务。3家机构共有145位服务人员,分布在45个网格中,就近照护服务对象。
为了确保服务效果,肥城市民政局开发了“特困照护”微信小程序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社会化照护服务监督管理平台”。依托这一平台,多重监管机制线上线下同步展开。肥城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服务实施即时线上监管;市民政局定期组织对服务达标情况和特困人员满意度的线下评估,若发现服务不满意或侵害特困人员权益的情况,则扣除服务机构服务经费,严重的解除服务协议。村级设立监督员,每月对服务机构进行量化考评。
照护服务所需经费从哪里来?肥城市民政局副局长陈乃笋介绍道:“全部来自于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费,一年合计700余万元。以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照护费直接发放给约定的照护人,照护人多为特困人员的亲戚或村干部,因打工、务农繁忙等,无法尽职尽责。为了解决发钱没服务、服务无标准、效果无监管的弊端,我们统筹使用照料护理费,向专业机构招标委托服务。”
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按照全自理、半失能、全失能三类享有套餐化服务,包含助洁、助医、助餐、助浴、助行、助急等8大类16项服务。其中,全自理人员每月享有服务约20次,半失能人员每月享有服务约30次,全失能人员每月享有服务约90次。
特困人员生病住院无人陪护难题也得以解决。在三家受委托机构之一的肥城市山医康养中心,记者见到了正在住院治疗的老城街道小窑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刘百岱。“以前生病,我独自住院,没有人陪护。到了这里,除了医生护士,还有护理人员把我照顾得很好,病也快好了。”刘百岱说。肥城市山医康养中心同时拥有医疗和养老资质,与肥城市中医院还是医疗共同体,为给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医养结合式的照护服务奠定了基础。
在推进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社会化照护过程中,肥城市也打造了一支本土化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队伍。三家专业机构的照护人员,都是在本乡本土招聘的,上岗前先培训,确保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他们服务农村老人,而且要进村入户服务,沟通必须无障碍,要了解老人的需求,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才能服务好。他们也扎根在这里,是一支带不走的队伍。”陈乃笋说。
对于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是更优的选择。“目前,全市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63.36%。我们鼓励照护人员引导失能特困人员选择集中供养,享有更专业的照护。” 陈乃笋说。
肥城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社会化改革工作,已被列入山东省社会救助领域十大优秀创新案例,其经验做法近期将在泰安市全面推广。
烟台市芝罘区 把更多力量凝聚到社区治理中来
本报记者 孙彦川
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入选“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一个重要原因是众多社区通过强化党建和社区协商,扩大了社区的同心圆,壮大了社区治理力量。
在向阳街道建昌街社区,以前由于经营者噪音扰民、消费者违停占道等原因,居民和商户之间矛盾重重。后来,该社区把商户划分为54个网格,设立网格长,加强沟通和协商,有效解决矛盾纠纷。坐落在该社区的万达广场有感于社区公共关系和社区治理的重要性,专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处20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引进了乒乓球俱乐部、读书会和咖啡厅等。
幸福社区的干部偶然发现,由于场地局促,个别商户在直播时只能挂起床单作背景。于是,社区特意装修出一个直播间,助力商户直播卖货。
社区助商户,商户挺社区。2020年春天,在很多社区因抗疫封闭管理导致居民遭遇买菜难时,幸福社区却协调了驻区三家蔬菜公司保障供应。
凤凰台街道中台社区成立企事业单位联谊会、社会组织联合会、小微企业联盟会等4个区域性共建组织,形成“商居服务联盟圈”,加强了社区党委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建昌街、幸福、中台等社区,不但通过网格管理实现了精细化,还发现了很多真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
因开发商遗留问题,中台社区少数业主一度不交物业费,物业和业主矛盾重重,投诉多。2019年,该社区选配32名网格员、492名网格协管员,建立“日问候、周见面、月走访”制度,共收集群众各类协商议题270余个,协商解决183个,重点认领解决近90个。
建昌街社区采取轮班制,社区工作人员每天花3-5小时时间下网格了解居民和商户的需求,排查空调安装、家居装修、高空作业等安全隐患,并持续开展随手拍、随手捡活动,及时解决环保问题。
幸福社区的网络员每天下网格3小时,了解居民和商户需求,据此形成服务项目表。当了解到很多老年人帮子孙到社区办理事务时,给老人发放明白纸老人也看不懂,社区便打造了网上服务厅,常规事项居民在线提交表单即可办理。2020年,在区民政局组织开展的居民满意度评估中,幸福社区从芝罘区第77名跃升到了第8名。
在芝罘区的大小社区,激活居民“自治细胞”、切实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努力也处处可见。
新海阳社区探索形成了新海阳“多彩志愿”服务品牌,有21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总人数2000多人。2018年,大海阳、西炮台两个社区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通过给外卖小哥提供休息场所、发防晒袖、水杯,建昌街社区把外卖小哥发展成为环保和安全生产志愿者。
中台社区用专业社工引领居民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专业服务,社工服务和志愿服务成员从200人增长到1500余人。社区党委根据居民需求,举办红色文化大讲堂、月读汇等活动。针对老人参加非法集资、一些青少年一味想当明星等问题,组织志愿者自编自演了短剧、诗朗诵、“三句半”等节目,居民喜闻乐见。
截至目前,芝罘区已连续两届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今年山东省民政厅评选5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芝罘区有5个社区入选。这一桩桩、一件件,可谓“星光灿烂”。
荣成市 带来幸福的“海螺姑娘”
本报记者 孙彦川
3月15日,山东省荣成市威高“小海螺”助老员蓝信霞像往常一样来到分散供养特困老人肖胜利家中,扫码确认工时后,她开始在厨房里忙碌起来。突然她发现胜利大哥没像往常一样和她闲聊。蓝信霞往卧室一看,只见肖胜利摔倒在炕前,黄豆大的汗珠噼里啪啦从额头往下掉,一手撑地一手捂着肚子,痛苦不堪。见此情景,蓝信霞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通知村干部,立即把肖胜利送往医院。经诊断发现,肖胜利罹患胃出血,又迅速将其转诊到威海市人民医院抢救,将肖胜利从病魔手中抢了回来。威高(荣成)医养服务有限公司“小海螺”项目负责人王琳讲述的这个故事,道出了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荣成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政府兜底保障水平也随之稳步提升,分散特困供养工作从兜底保障逐渐向“幸福供养”转变——老人吃得好、关爱照护好、居家环境好、心理健康、社会融入性好。为此,2020年9月,市民政局投入136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打造“海螺姑娘”居家服务项目,建起11处二级居家服务站点,在全市22个镇街开展助洁、助行、助餐等六助服务。像蓝信霞这样依托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聘请的助老员,荣成市有近900名。
为强化激励,擦亮品牌,市民政局为该项目设计了“海螺姑娘”的图像标识——海螺姑娘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象征着勤劳、美丽与善良,与荣成千里海疆文化一脉相承。
这些“海螺姑娘”由市级智慧民政监管调度中心统一调配,统一配备工作服和工具包,每月要分别为每名失能、半失能和全自理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60小时、45小时、15小时不等的服务,至少上门5次。
2020年,荣成市《“海螺姑娘”叩响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幸福之门》获评山东省社会救助领域年度优秀创新案例。
“6月1日和2日两天,我们已经为2447名老人提供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海螺姑娘”在手机上通过“小螺号”小程序接单,开展服务后,需拍摄老人精神状态、工作成果等照片和视频,将其上传平台。
在荣成民政智慧监管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特困人员的分布情况、实时工单、站点实时动态等情况一目了然。居家养老系统可对工单状态、服务时间、服务对象的评价等进行实时跟踪。此外,中心还会不定期回访特困人员,了解“海螺姑娘”的服务情况。
“最开始我们从社会上招聘助老员,发现老人缺乏安全感,对助老员很抗拒。后来通过调研,发现这些老人也有邻里偶尔去照顾,于是便采取了主要从本村招聘的形式,解决了缺乏信任的问题。”王琳介绍道,“就地招聘的一些助老员已经五十多岁了,有的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这就带来了培训难的问题。我们通过高频次的集训和微信群的点对点指导,顺利解决了服务专业化的问题。”
此外,该市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建立了电子医护档案,并在中心站配备专门医务工作者,定期对这些老人的身体情况进行基础监测,对一般病症老人及时提供医护服务。另外,依托市卫健部门的160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月跟踪随访特困人员的健康状况。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服务,签订特困人员五方监护照护协议,明确镇街每月探访、村居每日走访、海螺姑娘定期照料服务,解决好特困供养日常照料服务和日常护理等难题,让特困老人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荣成市民政局局长王彤说。
据悉,荣成市所属的威海市今年已将“海螺姑娘”项目经验全面推广,列为市政府学党史为民办实事20项之一,将在全市建立32个农村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服务站,打造半小时居家服务圈,助力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
山东专版之16个地市局长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始终带着感情在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进一步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基础,提升基本社会服务质量,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济南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义洪
我们就是要通过学习党史,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怀爱民之心,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要继续深入开展“创新实干年”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民生保障更加精准、社区治理更加精细、社会服务更加精致。
——青岛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 哲
我们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着深厚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聚焦小切口、实现大服务,大力实施民政领域五大工程,完善全维度、广覆盖的“1+N”分层分类大救助体系,打造淄博养老服务升级版,加快社会组织资源要素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社会服务创新和智慧民政建设。
——淄博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 刚
枣庄民政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助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和保障民生福祉相结合,以打造“党建引领·民政为民”品牌为抓手,扎实办好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事务等民生领域为民服务实事,在夯实基本民生保障、提升基本民生服务品质、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举旗创新、争创前列。
——枣庄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 峰
东营市民政局深入开展联系群众“大走访”、民生难题“大排查”,努力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成果。实施社会救助“荧(营)光行”关爱行动,落实帮包责任人3200余人,联系困难群众2.4万余人;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实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打造“幸福e家社区”示范点,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社区服务。
——东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永刚
我们按照培育管理“两手抓”、党建业务“双孵化”的思路,通过建设市县“双孵化”基地、推行社会组织和党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建立党建人才库等方式,实现了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组织党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每年举办公益创投,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烟台市民政局党组书记 田长青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坚持人民至上、办好民生实事的重要性,立足改革创新、提高工作标准、争创一流先进,深入推进“智慧民政、阳光民政、服务民政”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民政服务。
——潍坊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鞠立强
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学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学出实干担当的坚定决心,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问题出发、从小处入手、从实处着力,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工作本领、提升发展质效,以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体现党史学习教育效果。
——济宁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岳根才
泰安市民政局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瞄准问题短板,聚焦群众需求,精心组织实施了社区老年人“幸福食堂”建设工程、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社区工作服务用房星级创建活动等实事工程,着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泰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兆泉
我们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需求最强烈的事情做起,不断强化为民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添福祉,积极打造具有威海地域特色的民生样本,全面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实走深走心。
——威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玉建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日照市民政局持续开展“强党心、固初心、传爱心、暖民心”“四心”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从群众关切的“小问题”中发现“大民生”,精心梳理出具有民政特色的19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真正把群众关心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实办好。
——日照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录联
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临沂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厚植为民情怀,聚焦民政业务领域服务对象所急所忧所盼,通过广泛征集建议、建立实事台账、开展专项行动等形式,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各项惠民政策精准落实到困难群众身上。
——临沂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百迎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德州市民政局着眼“办实事、开新局”,聚焦民政服务对象“急难愁盼”问题,以社会大救助体系为总抓手,在救助、养老、社区治理等领域,扎实开展具有民政特色的“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激励党员从百年党史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引导各类民政服务对象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德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淑华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聊城民政人将学习吸收党的历史厚度、思想深度转化为“为民办实事”具体实践,致力解决好困难群众、特殊群体“急难愁盼”问题,让基础性、兜底性、保障性政策落实的最终端更具民生温度和幸福质感。在新征程中,我们将赓续大爱之心、爱民之心,厚植为民情怀,用实干和实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聊城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宋一丁
滨州市各级民政干部将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汲取开拓奋进的智慧和力量,从“双型城市”发展战略、“黄河时代”发展机遇和人民群众殷切期望中汲取乘势开局、砥砺前行的信心,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干好民政工作、讲好民政故事、树好民政形象,真正做到在学习党史中为民办实事、用心解难事。
——滨州市民政局党组副书记 吕德祥
菏泽市民政局全体党员干部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下一步工作中,全市民政系统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民政业务深度融合,以学习促业务,以教育促发展,在保障民生、服务群众上有更大作为,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取得更大成效。
—— 菏泽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 斌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