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伟涛 通讯员 廖培金
“我申请到第一梯队!”5月22日,刚刚下夜班的广东省广州市老人院护士陆银芳,接到院内最新通知后,主动请缨投入到第一梯队疫情防控工作中,克服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带来的疼痛,连续为失智老人照顾中心老人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本来答应陪孩子过节,但忙碌完回去孩子已经睡着了。”6月1日,社区工作人员李女士组织居民开展核酸检测很晚才回家,“孩子会慢慢懂得‘大家安才有小家福’的道理,这也是我送给她特殊的儿童节礼物。”
自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以来,广州市民政局党组迅速传达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第一时间部署动员,采取最严格措施,全力以赴抓好全市民政系统疫情防控工作。
“六个最”力保民政服务机构平安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广州市第一时间采取了最严格的阻断、最严格的程序、最严格的监测、最暖心的服务、最严格的督导、最强的力量“六个最”工作举措。
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实施封闭管理、暂停探视服务。在此期间,各机构采用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让老人和家属保持联系。为缓解老人紧张情绪,养老机构以线上视频分享的形式开展老年文化课程,依托“平安通”等养老服务平台,通过电话及短信,提示老人做好疫情防控。
全市婚姻登记业务实行预约登记,凡进入登记服务场所人员必须戴口罩、体温检测正常、出示健康码“绿码”。暂停结婚登记颁证和线下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市社会福利院采取全封闭管理,不举行文艺汇演等聚集性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社工、护理员的陪伴下,在各自生活班进行绘画、游戏等活动。
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市救助管理站、市殡葬服务机构及民政残疾人服务机构、场所等,均严格按照最新的疫情防控指引要求,做实做细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全力开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按照全市防控统一部署,广州市民政局第一时间组织各区建立上下联动的反馈机制。
组织摸查困难群众特别是散居特困人员的生活状态、健康情况、服务落实情况和五保安居点日常管理情况等。建立每日一报机制,及时掌握困难群众基本状况,全力守护困难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做好受疫情影响生活困难务工人员临时救助工作,对不符合条件但生活确有困难的,及时转办转介相关政府部门、村(居)或慈善组织开展帮扶。
对新申请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业务,充分发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作用,通过图片、视频、录音等非接触方式辅助开展“入户调查”、提供相关证明,简化审批审核程序。对已在册的社会救助对象,通过申请人承诺自我申报等方式,延长其保障待遇,并在疫情缓解后,补齐申请人需签名的文书及相关手续。
全市通过简化申请审核程序、畅通社会救助网上申办途径、拓展救助服务帮扶渠道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有效提升了社会救助的易及性,切实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
2万余村(居)干部守好“第一关”
守好守牢社区防控“第一关”。广州全市2万余名社区(村)干部坚守防控一线,通过“宣传喇叭响起来、防疫信息发起来、温馨提示贴起来、防控要求挂出来、返穗人员联起来”等方式,组织多方力量参与24小时防控值守。
设立3.8万个社区封闭卡口,开展“自家大院守起来”等志愿服务。荔湾区组建全市最大的“区-街-社区-居民小组”ABCD四级微信工作群,推进社区随约服务网上驿站“网上家园”建立楼栋户代表群动员体系,联动社区居委会、社工站社工、民警、志愿者等在疫苗接种和检测点进行程序指引、协助登记、维持秩序、答疑解惑。根据分级分类防控工作要求,严格社区管控措施,指导各小区24小时值守,保障好封闭式管理区域居民的日常生活,在社区这一方“小天地”,承担起民生保障“大任务”。
凝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防控
广州市慈善会发起“善暖社区抗疫关爱行”慈善惠民项目,动员社会力量捐款捐物,为群众办实事。截至6月10日,联动30多家爱心企业认捐款物约496万元。同时,发动爱心企业捐赠221.4万元资金用于关爱广州市内受疫情影响社区困难人群、社区一线人员及封闭管理防控区域社会福利机构人员。
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要求全市社会组织全力配合做好分级分类防控工作,强调加强行业自律,不得有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行为。
广州市社会工作行业党委、市社会工作协会发布倡议,号召全市社工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截至6月10日,全市共开通234条广州社工“红棉守护热线”,覆盖全市每个镇(街);在包括重点区域及中风险地段的全市75个社工站,调动600名社工线下协助开展社区测温、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登记、解答居民咨询、上门摸查,服务居民295095人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