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争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山东民政人学党史践初心提升人民幸福感纪实

时间:2021-06-16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周冉冉

这里是山东,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民,既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灵秀洒脱,也有“山水圣人”的朴实厚重,更具备着一股坚忍不拔的精神——泰山“挑山工”精神。

体球网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山东民政人不忘体球网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汲取精神力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幸福的画卷缓缓展开,那是激荡在山与海之间的真挚为民爱民情怀,那是山东民政人以奋勇之姿兜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的动人景象。

新时代“挑山工”以至诚之心汇聚“民生能量”,牢记初心与使命,续写奋进华章,编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

用担当擦亮民生福祉的底色

山东大樱桃全国闻名。6月,青岛市崂山区樱桃成熟,对于部分因病、因残致贫的困难家庭而言,樱桃采摘和销售成了他们的“烦心事”。

为解决这一实际困难,崂山区启动“樱你而益”助农扶贫服务项目,联合社会组织、爱心力量开展了一场公益约会。50余家爱心组织、90余名爱心人士共认领低保家庭种植的樱桃树300余棵,解决了他们的难题。

“作为民政工作者,要常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威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玉建表示。“海螺姑娘”,这个带着浪漫海洋气息的名字背后,是一支为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带去帮助和温暖的救助帮扶服务队伍。他们全员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专业技能,不仅能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还提供助浴、助行、助餐、助医等服务,“我们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需求的事情做起,不断强化为民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添福祉。”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山东省常住人口为 10152.7万,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庞大的人口数量,让兜底保障工作压力巨大。全省现有城乡低保对象148.4万人,城乡特困人员33万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人员138万人,享受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人员66.1万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重点困境儿童3.4万人……

面对困难群体的殷切期待,山东民政人以至诚之心汇聚“民生能量”,用担当擦亮民生福祉的底色。

——提标准。自2020年1月起,山东省大幅提高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孤儿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惠及345.38万人,全年共支出130.7亿元用于困难群众救助保障。这一标准今年将再提高10%,惠及困难群众361万人。

——搭平台。建设应用山东省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以社会救助对象主题库、社会救助综合管理系统、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一库两系统”为主要内容,打通十余个职能部门的数据壁垒,实现对象数据“全汇集”,做到可查、可溯、可分析、可预测。

——建网络。推进县乡村三级衔接互通的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建设,全省136个县(市区)建立了县级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1822个乡镇(街道)设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

——探模式。探索“物质+服务”的救助保障方式,推广青岛城阳“小桔灯”心理救助、菏泽巨野“E照护”菜单式服务等经验,全省涌现出一批社会救助品牌,如“淄助你”“济时救”“泰好办”“德救助”“荣易办”“E家大救助”“菏力救”等。根据民法典规定的自然人监护方面民政部门职责,开展特困人员监护试点工作。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炳国表示,社会救助需要在“补缺”基础上适度扩大兜底保障和福利服务范围,保障对象向更多低收入人群和有需要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延伸,保障内容需要从以资金物质为主向“物质+服务”转变,保障方式需要从过去“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保障标准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动态调整,着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短板,不断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成效。

新时代“挑山工”以奋进之姿彰显“民生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用实干谋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忧

体球网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山东民政人为民爱民情怀,集中体现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实干为民谋利、为民解忧。

一场纠结10年的拆迁难题一朝解决,以前破旧的小瓦房变身为城市“样板房”,价格跃至上万元,这样巨大的转变得益于泰安市岱岳区推行的基层“为民协商”制度。

由于不满拆迁补偿政策,粥店街道枣行社区的19户居民迟迟不签拆迁协议,一拖就是十余年,未回迁居民翘首以盼,社区居民间矛盾日益加深。

自从“为民协商”机制运行以来,社区“两委”一个月组织召开了三次“为民协商”会议,除协商委员会成员参加外,还特别邀请了利益相关方以及区信访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街道办事处、评估公司、律师等有关专家参加,集中讨论居民切身利益问题,最终达成共识、成功破局,社区生活恢复安宁。

据岱岳区民政局副局长刘大亮介绍,区委将“为民协商”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级一把手抓落实。“我们的目标是三个好,群众说好,干部说好,社会反映好,这才是真的好。通过‘为民协商’机制,我们搭建起部门与群众之间互动的桥梁,一些涉及面较广的问题还开展‘智库式协商’,解决群众揪心事烦心事。”

以“提领子”的手段破解诸多“卡脖子”难题,折射的是山东省党委政府上下一心对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山东民政人不变的为民情怀。他们以奋进之姿,聚集基层社会治理,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聚焦基层,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以实干彰显了“民生力量”。

——提升社区治理水平。2020年公布了社区工作准入清单,规范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开具证明材料事项从12项精简到7项;开展村(社区)“牌子多”问题集中整治,全省6.5万个村(社区)清理各类牌子190万块;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86%的城市社区实行了“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

——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构建“省市协同、条块结合、分类管理”的党建工作新型管理体制,全省9940家无业务主管单位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96.2%,实现党建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5416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查处非法社会组织582家;培育城乡社会组织达12.4万家。济南、青岛、烟台、菏泽成立市委学校社会组织分校,“威海红帆”成为全省社会组织党建优秀品牌。

——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将其作为破解基层民政服务能力薄弱这一长期制约民政事业发展难题的有效做法,今年目标是建成800个乡镇(街道)社工站,目前已建成374个。

新时代“挑山工”坚守人民情怀提升“民生质量”,在“急难愁盼”处用心,在群众关切中发力——

用改革创新推动民政事业新跨越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体球网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山东努力将“人民至上”体现在方方面面,融入每项具体工作中。

2019年山东省滚动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2020年全部完成;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山东再度开出重点民生项目清单。

山东民政人致力于提升民生质量,在“急难愁盼”处用心,在群众关切中发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当家中有人去世,悲痛冲击和对流程的不熟悉可能导致亲属乱作一团。然而在嘉祥县,丧属只需打一个电话,准备好材料,就能全部办理。

这是因为该县从辖区红白理事会成员中选聘88名“零跑腿”代办员,丧事发生后,丧属向县殡葬综合服务办公室打电话告知,代办员即刻上门服务。“我们上门的时候,带去慰问信、丧事简办承诺书和代办协议,全程帮忙办理开具死亡证明、联系殡仪馆运输遗体和火化事宜,以及后续社保、医保、残联、退役军人、老龄办、户口注销等手续。”自2020年12月启动以来,全县代办服务1700余件,群众少跑腿1万余次。

代办员在收集丧属信息后要及时录入“智慧殡葬”综合服务平台,同时也兼任移风易俗监督员、宣传员、服务员,通过反复提醒、全程监督,政策知晓率达100%,“一碗菜”制度在全县推广,纸马纸轿、装棺再葬、大操大办等陋习得以遏制。

水浒故里梁山县也吹起了移风易俗新风。村书记担任红白理事会会长,身穿红蓝马甲戴会长徽章上门搞指导服务。红白理事会真正发挥作用了,喜事彩礼降了,喜酒桌数少了,丧事不搭台唱戏了,吃饭实现“一碗菜”了。

5月18日,一场婚礼热热闹闹地举行,现场的亲朋好友纷纷送来祝福,并对一对新人的“喜事新办新风尚”点赞——新娘小徐决定彩礼一分不要,“零彩礼”嫁给新郎。“家人感觉他踏实可靠,人也很优秀。”小徐说,“感情不是用钱来衡量的,幸福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

在梁山县,和小徐一样不要彩礼的新娘还有很多,这得益于近年来梁山县以修订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为基础,推动天价彩礼治理攻坚行动持续深入开展。目前,梁山县415个村都陆续修订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对彩礼标准、婚车数量、待客桌数等进行详细规定,家家户户签字承诺共同遵守,并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让移风易俗观念如春风细雨般深入百姓心中。

据刘炳国介绍,山东省民政厅党组对照民政部部署的“我为企业减负担”等8个专项行动,结合山东实际,从最困难群体入手,从最具体工作抓起,梳理了全省民政领域基层反映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定了困难群众救助、养老服务、社工站建设、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建设、婚姻登记等方面的8件为民实事,一体推进“8+8”系列实践活动。

通过突出民政特色和时间特点,山东民政倾情全力办好为民实事,切实提高了基本社会服务水平,用改革创新推动民政事业新跨越。

——看养老,调整优化省级养老服务专项资金补助政策,设立4大类9个奖补项目。计划新建3万张护理型床位、改造提升120处敬老院、150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完成3万个定位手环发放任务,层层量化分解、压紧压实。年内计划培训养老院院长1000名、养老护理员6.4万名;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应规未规、应建未建、建而不交、交而不用等问题;对全省养老院等民政服务机构实施拉网式、起底式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强风险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看殡葬,推行惠民殡葬全年减免费用8.7亿元,平均每件丧事减免1300多元,临沂、菏泽、日照等市实行公益性公墓在内的“身后事”全免政策;基本实现市县乡三级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全覆盖,年内计划再建公益性安葬(放)设施1200处;全省建成红白理事会8.6万个,在全国率先编制了殡、葬、祭全流程省级指导标准。

——看婚姻,在济南市历下区完成全国首例“跨省通办”婚姻登记;省内全部实现市内跨区域办理婚姻登记。4月1日起,在免费登记、免费颁证、免费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的同时,提供免费婚姻登记证件照拍摄打印服务。

新时代呼唤“挑山工”精神。新时代的山东民政人肩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脚踏蜿蜒奋进的道路,一路拼搏、一路凯歌,把人民幸福写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新征程中,让党的光芒照射进亿万齐鲁儿女的心田。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6.16)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