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儿童关爱是“全周期管理”的重要一环
——访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侯静

时间:2020-04-1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孙 翱

  全周期原来是指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把这个概念用到社区治理,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侯静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如何避免由于今天的忽视造成20年后的问题?

  管理覆盖全周期,儿童关爱是“大题”

  社区“全周期管理”要致力于在大环境中解决整体性、长期性的问题,而不是解决局部问题。“《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提供的数据显示, 2017年全国的流动人口总量约2.45亿,作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总数约1亿人。通过夯实社区的儿童活动阵地、培育和引进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强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等途径,提升这1亿名儿童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无疑是‘全周期管理’的重要一环。”侯静说,如果忽视这些孩子当下面临的问题,将来农村社区就会缺少正能量和活力,而且农村地区乃至全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

  城市里的流动家庭和本地家庭,留守儿童及其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由于缺乏共同语言和相互了解,既难以沟通,也容易产生冲突和不良情绪,是社区全周期管理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在侯静看来,首先要全面为儿童解决图书室的问题。城乡儿童的社区活动,很重要的一环是阅读。侯静对一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150多名农村流动儿童作过调研,发现孩子上到小学三年级平均才读过不到3本课外书,5年级和6年级平均读5本课外书,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建阅览室不难做到,政府要划拨一些经费,在每个社区建一个图书室,为社区配备图书。如果没有社区用房,要考虑是否能租个房子。如果无法配置新书,从社会募集图书也并不难。管理员可以由退休人员、自由职业者或全职妈妈担任,每周定期开放几次。当孩子喜欢上了阅读,并通过阅读懂得了道理,打闹、任性等问题就会减少。

  其次,可以利用社区活动室或幼儿园等驻社区单位的场地,多开展文艺表演、故事会、乒乓球赛、游戏之类的文体活动,促进居民以及儿童之间的互动,让他们有参与感,并通过共同参与变得亲近。

  同时,也可以在社区内招募志愿者,组织有余暇的社区居民做一些为缺乏照顾的双职工子女和流动家庭子女读书、辅导他们做作业之类的志愿活动。社区居民通过做志愿者既能产生愉悦感,也能增进理解和友谊。此外,可以建一些微信群、论坛,方便居民分享信息、开展互动。

  社区难以全包办,专业机构不可缺

  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生态系统论,其方法和理念非常适用于社区的全周期管理。因此,社区全周期管理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

  侯静注意到,社区有些特殊儿童,对他们的关爱需要由专业人士才能完成。比如说一些单亲家庭儿童会出现焦虑或轻度抑郁症状,却没严重到需要去医院精神卫生科治疗的地步,这就需要社会工作师或心理咨询师去调节其情绪,缓解其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变其非理性思维,让孩子明白父母关系破裂了,如果不离婚对我也不好;父母离婚了,但他们还是爱我的。同时,还要提升其学习能力,孩子学习成绩提升了,得到的鼓励多了,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此外,社工还能教父母学会亲子沟通的正确方式,促进家庭和谐。

  “社区除了创办图书室,还可以由志愿者和社工组织他们写读后感、开故事会;组织孩子们自制一些小道具,用读过的故事编写剧本,进行舞台剧表演,帮助儿童理解图书,全方位提升儿童的自我了解、人际关系,以及团队合作等能力。同时,这也就解决了托管的问题。”侯静说。

  如上所述,在社区公共空间活动时,儿童经常会打闹,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在一起时更容易出现此类问题。很多时候,这是因为他们彼此不理解、不懂得合作。社工通过策划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孩子们共同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方说可以组织“名字串串烧”活动,请孩子们依次介绍自己叫什么、喜欢什么,还可以开展“搭桥”“同舟共济”等心理拓展活动,以培养儿童的团队意识。

  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很多志愿者在社区参与防控,媒体也给予了很多宣传。将来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社区居民更加了解志愿服务组织及其作用,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专业机构缺专才,专才难以尽其才

  公益组织在关爱流动儿童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很好地践行了“全周期管理”理念。比如说,“新公民计划”项目开展的“玩转城市”项目,带着长期生活在五环外、对北京不甚了解的儿童了解北京,带他们参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世博园等38个活动站点,还带他们去看儿童剧。此外,“新公民”还做了一些习惯养成教育,对流动儿童的学习和人际关系,都有很好的促进。截至目前,他们的项目已经惠及2.7万多名流动儿童,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予以有力支持。

  这些工作专业性很强,所以公益组织更需要大量受过专业学习和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新公民’开展的一项针对全国120多家关注流动儿童的公益组织的调查发现,近42%的公益组织的全职人员不超过2名,全职人员超过10名的不足12%,所以他们的大部分工作需要由志愿者完成。”侯静说。

  事实上,各高校每年有很多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走向社会,但只有极少数从事社会工作。主要原因是待遇不好,岗位缺乏吸引力。侯静有个学生因在“新公民”实习,喜欢上了做公益,硕士毕业后放弃了待遇更优厚的工作去了“新公民”。然而工作两年后难以为继,考了博士,换了收入更高的工作。

  “可能这也是一种循环,如果政府确定你能发挥比较明显的作用,就会更支持你。‘5·12’汶川大地震后,有个社工机构到北川县开展专业服务,他们运用社会工作的小组和个案等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灾区群众的一些情绪问题和家庭问题。当地教育局两年时间里拨款80万元,用于给机构的社工支付工资和项目运作。所以,将来要把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项目的项目和成果宣传好,让政府部门和社会看到效果。”侯静建议。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4.10)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