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兜底保障按下脱贫攻坚“快进键”

时间:2020-04-1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于 春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民政局牢牢把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兜底保障作用的重要职责,按下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快进键”,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的力度、精度、广度。目前,全区基本形成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救助为配套、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为拓展、临时应急救助为补充、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社会救助体系,使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以城乡低保实施保障兜底助脱贫

  “我们老两口每个月有低保、有补助,有党和政府关心,还有好多照顾政策,现在日子过得可舒心哩!”长青街道低保户张振海说。自从二道区民政局建立了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城乡联动、区域统筹、制度协调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2019年二道区农村低保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年4920元。

  为提高救助精准度,二道区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全面监测未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以及建档立卡边缘人口。加强数据比对和摸底排查,逐户逐人核实确定兜底保障对象、关注因新冠肺炎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用足用好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救助、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确保符合条件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农村低保与脱贫攻坚支持计划,通过无力脱贫兜底一批、支出核减纳入一批、重点保障改善一批、脱贫渐退扶助一批“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时刻关注返贫和新进人员,关注致贫原因和脱贫时限,关注是否符合条件需要给予救助,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以特困供养扶助特殊群体助脱贫

  二道区通过“个人申请+主动发现”机制,对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人员,及时简化审核审批流程,使其及时享受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待遇。同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及时纳入特困救助供养范围,有效解决了这部分困难群众的医、食、住、葬等问题。全区城乡特困供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830元和550元。照料护理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8元至712元,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补齐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短板。

  以临时救助提供过渡救助助脱贫

  为着力破解社会救助工作主动发现的难题,探索延伸社会救助发现渠道,二道区发挥社区网格长、楼栋长、村民小组长、党员等熟悉民情的优势,开展困难排查、信息报送等工作。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形成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网络,了解掌握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等特殊情况,真正实现情况掌握在一线、政策宣传在一线、及时救助在一线。以往,困难群众向乡镇(街道)申请临时救助,乡镇(街道)最多只能审批1000元额度。今年,不仅加大了临时救助力度、全面下放临时救助审批权限,建立了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还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对未脱贫、易返贫、新增贫困人口重点监测,发生急难事件第一时间给予临时救助,以此来解决实际生活困难,保障顺利完成脱贫任务。

  以综合救助为保障全面助脱贫

  二道区不断丰富困难群体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难题。在基本生活方面,特困人员和低保户可免交卫生费、垃圾处理费,城乡低保分类施保对象每户每月可领25元至50元惠民卡补贴,城市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每月可享受10千瓦时电费补贴、5吨水费补贴、14元燃气费补贴,有集中供热住房的城市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每年可享受最高60平方米热费补贴,自行取暖的可享受380元至660元热费补贴。在医疗方面,全额资助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参保参合,看病治疗可享受“一站式”医疗救助。在教育方面,长春市持续开展“幸福长春·圆梦助学”活动,对升入高中或大学的困难学生资助5000元至10000元助学金。此外,连续两年在两节期间为城乡低保分类施保家庭、特困人员按每户(人)500元标准发放两节生活补贴。连续八年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在两节期间,发放米、油、面。结合物价上涨等因素,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按每人每月25元标准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受到影响。民政救助实现了逐年递增、保障多重的救助格局,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温暖的保障力量。

  以慈善帮扶推进社会公益助脱贫

  二道区民政局针对不同的救助需求,开展全方位慈善救助活动,建立慈善文化理念体系、慈善捐赠项目体系、慈善募集方式体系、慈善组织框架体系等。通过发动、整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形成了由“政府主导、慈善会搭桥、企业协同、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体系,积极搭建社会参与平台,与杭州万向集团共同举行了“万向慈善基金‘四个一万’工程”项目捐助活动。每年向全区捐赠资金近20万元。让更多的爱心企业、个人参与到公益扶贫中来。采取送技术、送培训、送信息、送岗位等有效的救助形式,不断增强困难群体的自我救助、自我发展的能力。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4.10)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