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强化“全周期管理” 聚合力解难题塑文化
——访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院长张雷

时间:2020-04-1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孙彦川

  贯彻“全周期管理”理念,社区工作者必须拿出更多的精力服务居民、加强社区共同体建设、组织好社区自治和社区文化建设。然而,在很多社区,工作人员被淹没到行政事务中,无暇他顾。在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院长张雷看来,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以系统集成的方式方法,建构一个多方参与、层级明确、机制联动、边界清晰的社区治理新体系。

  记者:将来应该怎样把社区工作人员从应接不暇的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推动社区把战略重心转移到强化全周期管理上?

  张雷:体球网总书记提出的“全周期管理”是为完善我国城乡治理体系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也是我们重塑基层治理格局的一把新钥匙。他要求社区工作者要更加努力地研究和探索新时代社区治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社区各项工作要紧密地围绕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一个核心来展开,以“全周期管理”的新理念思考如何处置社区事务、做好社区服务。显然,如果社区工作者每天忙于行政事务,势必会影响对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回应。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一些并非必须由社区完成的行政事务整合到街道层面加以管理,切实减少社区的行政负担。同时要鼓励社区工作者以“全周期管理”的新理念去整体性地谋划社区工作,将服务居民群众作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

  记者: 践行“全周期管理”重要理念,应当怎样进一步加强社区共同体建设,在基层打造有效自治空间?

  张雷:关键是凝聚社会共识、汇聚社会资源、活化社区居民自治空间,从而有效提高社区的服务效率和水平, 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社区作为居民的生活共同体,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空间的概念,更是一个社会空间的概念。尽管很多社区工作者并不了解“全周期管理”理念,但是实践证明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好的社区恰恰是因为实际上自觉做到了“全周期管理”,从而有效地调动和整合了社会资源,赢得了居民的主动参与与配合。只有空间意义上的社区而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社区,显然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记者:通过全周期管理,如何更好地覆盖“上级看不见、基层不清楚、群众无处说”的管理空白点?

  张雷:将“全周期管理”引入社区治理领域,就是要以系统集成的方式方法,建构社区治理体系的完整链条,从源头到末梢实现全流程、全要素管控,打造多主体、跨区域、个性化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其实这些年全国各地已经做了非常好的实践探索,比如北京市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武汉市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沈阳市的“钉钉子、马上办”;深圳市的“打捞民需”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都体现了“全周期管理”的某些理念。事实上,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社区工作者真正深入到居民群众中去,认真倾听居民的呼声,并努力想办法加以落实,才能更好地覆盖“上级看不见、基层不清楚、群众无处说”的管理空白点。

  记者:如何通过全周期管理,解决好“政府难包办,力量很分散,社区需求大”的“一老一小”难题?

  张雷:“全周期管理”要求我们建构一个多方参与、层级明确、机制联动、边界清晰的社区治理新体系,以推动社区治理实现自主、集约、协同、高效的根本性转变。当前对社区服务需求更多的确实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这“一老一小”,特别是老年人的社区服务需求,更有挑战性。只有各级党委和政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 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特别是通过市场机制聚合社会资源,有效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实施服务外包,充分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才能回应和满足广大居民群众多方面的社区服务需求。

  记者:如何通过全周期管理,做好“近期难见效,长远管大用,群众缺意识”的社区文化建设工程,实质性地提升全社会的德治、自治水平?

  张雷: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可以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文化环境等等。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社区文化建设毫无疑问是灵魂和重要基石。好的社区文化发挥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能够提升居民的修为,及其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这方面,我认为传承优秀家风是重要途径,这有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落细、落小和落实,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甚至可以说,在社区开展“家文化”建设近期可见效,长远管大用,群众有意识。此外,把“家文化”与社区联结起来,更符合社区居民对于“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想象与追求;家风建设既有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和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也利于良好社区风气和社会风气的形成。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4.10)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