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就地过年”怎么过?殡葬人如是说

时间:2021-02-09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路建英 储慧静

春节,万家团圆的节日。但每年这时候,总有一群人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牺牲小家团圆为大家。这其中就有殡葬工作者——人生最后一程的摆渡人。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依然艰巨。2021年春节,不少殡葬工作者主动响应号召,选择“就地过年”。近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几位基层殡葬人,一起聊聊“就地过年”的所感、所想、所盼。

“就地过年”有爱心、有准则

时间:2021年2月4日 腊月廿三

采访对象:浙江省杭州殡仪馆职工

吴影镇、方闽男、马敏敏

“什么时候回来过年呀?奶奶很想你们啊。”年关将近,吴影镇年近80岁的奶奶常在电话那头问。

吴影镇和父亲吴光荣均是浙江省杭州殡仪馆职工。他们原本打算春节回老家给老人庆八十大寿,后因疫情防控需要,他们取得老人的理解,决定“就地过年”,值守工作岗位。“疫情防控取得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吴影镇说。

回忆2020年疫情最吃紧的日子,吴影镇还历历在目。殡仪馆全体干部职工绷紧神经,严阵以待,严格按照殡仪馆制定的相关防疫流程执行。“我们接运过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遗体。当时工作人员穿戴好防护服、护目镜、一次性隔离手套,同时做好遗体密封和喷洒消毒。内心倒是没有恐惧,因为我们做到了科学有效的防护,并且之前也有过处理传染疾病遗体的经验。既然选择了这项工作,危难之时就要顶上去,坚持住。”吴影镇说。

今年,像吴影镇这样留杭过年并且坚守工作岗位的非浙江籍外来务工人员,杭州殡仪馆有40多位,远的来自吉林、海南,近的来自安徽、江苏。他们大都是殡葬服务一线员工,全力保障殡葬服务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福建小伙方闽男2012年来到杭州殡仪馆做遗体防腐整容师。今年除夕夜,他还将值守岗位。方闽男表示,妻子早已理解他的工作性质,支持他的殡葬事业。面对误解和歧视,妻子还时常宽慰他:“改变别人对这份职业的态度很难,那就试着改变自己,把工作做好,用真情服务赢得别人的尊重。”

日常工作中,方闽男最痛心的就是看到年轻人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也更让他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如今,方闽男有一对2岁的双胞胎儿子,生活增添了许多美好。他表示,日常生活中这触手可及的幸福要牢牢抓住,珍惜每一天的日子。

26岁的江苏姑娘马敏敏入职杭州殡仪馆已1年半,是一名告别会司仪。今年是她第一次不回徐州老家过年,也是第一个没有陪伴父母的春节。“大年初一、初二正好我轮班,虽然不能与亲人团聚,但单位还有很多小伙伴跟我在一起。”马敏敏乐观地说。今年,杭州市对符合条件的在杭务工、非浙江户籍并在杭缴纳社保的春节在杭人员,每人发放1000元现金补贴;杭州市殡葬协会为留守职工发放了年货大礼包;杭州殡仪馆则为员工准备了贴心的年夜饭、年货等。

2020年,杭州殡仪馆的遗体告别仪式暂停近2个月,等到疫情相对稳定才重新对外开放。让马敏敏印象深刻的是,有位老太太只身一人前来给老伴办理后事。原来,因为疫情原因,老人在海外的子女无法及时赶回国内。“那天,老人家孤单一人来参加告别会,平时只能容纳十来人的小告别厅也显得空荡荡的。”马敏敏说。她与同事们一起帮老人办好相关手续,一路搀扶好老人,密切注意其身体状况,直至安全送老人离开。“疫情无情,但人间有爱,温暖、贴心、安全地服务是每个殡葬职工坚守的准则。”马敏敏说。

“就地过年”有温度、有态度

时间:2021年2月6日 腊月廿五

采访对象:江西省安福县殡仪馆职工

胡秋霞

梨子一箱、橘子一箱,17名工作人员人人有份。

2月6日,江西省安福县殡仪馆馆长丰桂生通过微信给记者发来一组发放春节福利的现场照片。透过照片记者感到年味渐浓,领到年货的职工脸上笑意盈盈。

24岁的胡秋霞在馆内负责礼厅服务和办公室相关事宜,这是她第二次选择不在家过年。“第一次还是大三顶岗实习的时候,当时在河南省许昌市殡仪馆过的年。”主动留岗不仅是因为疫情,更是因为担当。“我有位同事是新疆的,离家实在太远,一整年都回不了家,所以我们先紧着她,让她回家过年。”胡秋霞告诉记者,好在家人、朋友特别理解她的工作,都表示支持。

“我就住在馆里,春节无非工作量会比平常大一点,值班的频次高一点,但对我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胡秋霞表示。生活上,殡仪馆给留守员工额外补助,想吃什么菜告诉厨师就能做出来;工作上,在馆职工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要求所有入馆人员戴口罩、测体温、做登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提倡文明祭扫。

采访中,胡秋霞同记者分享了她在工作中遇到的感人故事。前段时间,她每天都能看到一位年轻女士来馆里的公益性公墓祭扫。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年轻妈妈的孩子不幸夭折,安葬在这里。“那位女士对孩子的至深感情,让我很容易想到自己的父母亲人,平日里要多关心关心他们。当天晚上我就给家里打了1个多小时的电话,了却思念,报以平安。”

每当别人得知她从事殡葬工作时,大部分都感到惊讶。“大家先会说,你不害怕吗?接着都会问年纪轻轻的做这个干什么?”胡秋霞表示,现在她会很自信的回应他们,“殡葬工作没有那么可怕,反而很有意义。这份工作不仅让自己温饱无忧、经济独立,而且让我更懂得珍惜生命,也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虽然说不上有多热爱这份事业,但打心眼里认为它是崇高的,值得被尊重。”

“就地过年”有责任、有期望

时间:2021年2月7日 腊月廿六

采访对象:江苏省句容市殡仪馆

殡仪服务负责人王远亭

由于殡葬工作的特殊性,“就地过年”对老家在江苏盐城的王远亭来说并不陌生,但属首次。

在殡葬系统工作的18年间,无论殡仪服务工作忙到多晚,王远亭每年都会陪家人一起过年。今年因为配合疫情防控,回家过年的传统被打破。

“殡葬服务接触人员比较复杂,属于高危行业,前段时间我们刚刚接种了新冠疫苗。”王远亭表示,作为殡仪服务团队负责人,自己更应带头响应号召,巩固一年以来防疫取得的成果,选择“就地过年”。

让王远亭没想到的是,他“就地过年”的这个小小举动,影响了殡仪服务团队的其他成员,大家纷纷选择“就地过年”,坚守、奉献在工作岗位上。

“虽然无法回家陪伴家人,但家人也表示理解。”王远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家人做工作,分析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在他看来,“就地过年”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更是为疫情防控做贡献。

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岁末年初,丧属会选择到殡仪馆为逝者进行祈福追思,相对平常业务量更大一些。选择什么样的礼厅?告别服务该如何开展?疫情防控如何落实?这都是王远亭和同事要考虑的内容。一场仪式办下来,殡仪服务人员要服务丧属50人左右。

饮食加餐、打球锻炼……馆里给“就地过年”的职工生活上提供了很大支持。谈及今年春节有何新期待,王远亭直言,“希望疫情早日得到控制,大家都健健康康,生活早日步入正轨。”

其实,像吴影镇、方闽男、马敏敏、胡秋霞、王远亭一样坚守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殡葬人还有很多,他们用担当,扛起了为民爱民使命。因为他们的坚守,殡葬服务机构防疫、服务工作更加有力、有效。感谢不回家的你,人生终点驿站的守护者。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2.9)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