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为传统民政注入专业新动能
——湖南“禾计划”项目成长观察

时间:2020-10-15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徐 蕴

  一年前,记者深入湖南26个县(市、区),“解剖”湖南深化基层民政改革、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的做法。这一被称为“禾计划”的项目,旨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乡镇(街道)搭平台、建社工队伍,为传统民政工作注入新动能。

  目前,全省1938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已全部落地建成。一年间,项目初期遇到的瓶颈问题如何解决?专业服务又进行了哪些提档升级?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社工站是否经受住了考验?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对“禾计划”进行了跟踪采访。

  先融入,巧平衡

  对民政工作不熟悉,专业服务难开展,新角色、新环境难融入,据记者了解,这是社工站最初遇到的最具共性的问题。

  “融入有个过程,不能着急也不能退缩,更多需要的是智慧。”株洲市芦淞区和荷塘区社工站项目承接机构——株洲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王鹏说,“社工不仅要熟悉民政业务和政策,还要当好镇街的参谋和助手。”通过需求调研,王鹏发现,荷塘区桂花街道的残障人士多,便设计了残障人士就业项目;芦淞区白关镇留守儿童较多,就提议建立留守儿童帮扶体系。一来二去,镇街逐渐明白,社工是来帮忙的,而且还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建站初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进镇街和社工站关系的融合、工作的融合和价值观的融合。”长沙市长沙县民政局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罗特说,民政部门就从镇街中心工作和民政重点工作出发,创造机会让社工站协助镇街减轻工作压力,并呈现不一样的服务成效。

  衡阳市珠晖区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珠晖区社工站的承接机构,建站初期接到低保入户核查和农村老人信息摸底工作,两个月后项目顺利完成。面对1万多份纸质档案,机构负责人邓金莲想,不如把这些信息建成数据库,一方面方便相关部门查询,另一方面也为日后开展专业服务提供依据。

  说干就干,机构自行开发了救助服务APP,通过这个平台,民政干部可以查看服务进度、社工可以适时上传服务记录、服务对象可以随时发布需求。紧接着,他们又把全区兜底保障户、特困供养人员等五大类服务对象的资料,核查清楚并录入平台。

  救助服务平台实现了数据互通和服务的可视化,提升了服务效率与监管成效,既做实了民政服务,又为下一步专业服务打下基础。

  专业化,安身立命之本

  做优民政服务,更需坚守专业要求。

  有了服务对象的具体信息,专业服务的开展变得水到渠成。邓金莲最终在失独老人、城乡低保对象或特困供养人员中锁定了失能半失能人员等最需要帮助的703名服务对象。

  80多岁长期卧床的李奶奶就是服务对象之一。邓金莲首先链接了当地的医院资源,协助她办理入院治疗,并享受贫困户医疗费用减免政策。出院后社工们经常去看望她、安慰她,还发掘培育了邻里志愿者,一起帮助照护李奶奶,释放了家庭压力。

  李奶奶一家正是得益于社工站正在构建的社会救助体系。据邓金莲介绍,社工站在对困难群众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注重心理援助和社会支持功能建设。“社工站使救助对象认定更精准、保障更充分、兜底更牢靠,并为她建立起以个人和家庭为核心、社区照顾为依托、社会支持为补充的多层次关爱系统。”衡阳市珠晖区民政局慈善社工股股长尹升光说。

  专业化服务是社工安身立命之本。作为湖南省社会工作先发地区的长沙市天心区,在项目启动之初,就确定了3.0版本的专业服务定位。该区裕南街街道在社工站建立之前,辖区11个社区已经开始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工站建立后,承接机构长沙政和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便开始了需求调研,他们发现社区引入社会服务很积极,但比较盲目,街道对项目缺乏统筹管理和指导,而这正是社工站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园对社工站的定位与需求调研,与政和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不谋而合,“我们希望社工站能够统领全街道社会组织,对他们进行规范管理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社工站建立后,首先,对进入街道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资质把关,提高服务门槛;其次,对项目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从项目书撰写、项目内容审核、合同签署、项目执行各个环节进行层层把关。

  一年来,随着服务的深入,社工们的职业自信逐渐写在脸上,而这份自信的背后正是“禾计划”制度设计者的良苦用心所在。“全覆盖、零风险、可持续”,湖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在项目初期就提出了九字发展方针,这一年湖南沿着可持续和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在全省评选出50个社工站创新项目,指导地市打造了一批可复制的“民政+社会工作”品牌项目,还建立了专家联系点制度,确定了16个基础配套好、服务能力强的县(市、区)作为专家联系点,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指导。

  此外,“人群细分、需求精准”的专业培训、“线上+线下”的督导评估也为社工站的专业化发展保驾护航。

  疫情大考,考出新的生命力

  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全社会一场大考。“社工们自发集合、主动入列、有序参与,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摸底排查、链接资源,给群众进行心理疏导,表现出了责任担当和专业素养。”唐白玉评价道。

  疫情防控虽不是社工站的本职工作,但社工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扎根村居、服务一线的专业优势,第一时间投入社区防控第一线。

  疫情发生后,民政服务对象受影响很大,汨罗市15个乡镇19个敬老院的老人们,成为当地民政部门最放心不下的人。汨罗市社工站承接机构——汨罗阳光社工服务中心积极发挥专业特长,第一时间对各乡镇敬老院防疫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由于敬老院实行全封闭管理,社工站把社工分为两组,一组是驻院社工,另一组是院外社工。驻院社工主要协助敬老院工作人员,进行疫情知识宣讲和疫情管理工作,“社工很有办法,能让不太听话的老人们乖乖地洗手,吃饭时还能保持一米距离。”一名敬老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院外社工一方面为过年期间滞留家中的老人疏解焦虑情绪,另一方面为家属送去滞留补贴并做好解释工作。通过社工站的努力,15个乡镇19个敬老院的老人无一人感染。

  帮忙不添乱,社工们用专业行动赢得了镇街和百姓的认可。“疫情大考没有考住这支新生力量,反而让社工在大考中大放异彩,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了社工。”湖南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处长杨柯说道。

  采访进行中,湘西州凤凰县社工总站龙茂刚接到一位残疾服务对象的就业求助电话,龙茂刚立即帮他联系上了人社部门推荐的职业中介机构。“百姓遇到困难时能主动想到找社工,我觉得我们做的一切都值得了。”这个不期而遇的电话和龙茂刚的回答,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禾计划”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命力。

  (策划/《中国社会工作》编辑部)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0.15)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