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许他们一个未来

时间:2020-10-2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翟 倩

“笑笑(化名),又来啦?最近恢复得不错,能脱拐走几步了。继续加油啊!”“好嘞,我一定继续努力。”说笑间,家住河南省开封市的笑笑在妈妈的陪伴下一步一挪走入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继续着她每天的康复课程。

在开封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每天都有一些孩子在家长的陪护下进进出出,年纪小小的他们或走路歪斜,或坐着轮椅,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希望,他们希冀着这里能为自己许一个可期的未来。

行走的力量

笑笑今年10岁,7年前的一次意外造成胸椎受损,“当时我感觉天都塌了,家里的积蓄花光了才保住了笑笑的命,可医生告诉我,要想让她恢复走路,还得经过长时间的康复治疗,要很多钱。”母亲说。笑笑出生于杞县一个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可为了笑笑的未来,父母卖掉了家中唯一的房子。

在近一年的东奔西走寻找合适的康复治疗点后,有人指点: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可以帮家庭困难的残疾孩子进行免费康复。2014年3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母亲带着笑笑来到了中心,一家3口租住在中心附近不足25平方米的出租屋内。

刚到中心时,笑笑只能坐在地上,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显得很自卑。“她平常就待在家里,不出门,也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笑笑的母亲向康复师邵贺年介绍了笑笑的情况。邵老师很负责,迅速帮笑笑做了入院评估,制订了专属的康复治疗计划,将心理辅导也融了进去。从此,笑笑开启了她漫长的康复之路,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自己将迎接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蜕变。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要通过肌肉、关节主动与被动的活动训练,促使肢体功能恢复。”邵老师每天在院里给笑笑按摩肌肉;通过聊天,鼓励其增强信心,积极主动参与锻炼;课后嘱咐家长在家里进行辅助性双下肢肌力训练。

坚持就是胜利。一年、两年、三年……从只能坐着到扶东西独站,从不会行走到借助工具可以上下楼梯,笑笑的进步越来越大。2017年,能够借助工具独立行走的笑笑终于可以像正常的小朋友一样上学了。

走入学堂的笑笑,从校门口到班级要耗时30分钟,周围也充斥着异样的目光。但华丽转身的她不管是心理还是身体都异常强大,她每天来得早、走得晚,虽然慢,但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稳。“行走的过程也是一个康复训练的过程,我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越走越好,早日摆脱工具,走得漂漂亮亮,跟小朋友们一起上体育课。”现在的笑笑上四年级了,学会了游泳、电子琴,参加了市级的演讲比赛和朗诵比赛,生活充满阳光。

笑笑的父母在她上学的时候,找到了一份全职的工作,“7年了,我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不用每天以泪洗面了。”笑笑的母亲一扫阴霾,对中心充满感谢、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家宝宝会自己吃东西啦”

自己吃东西,这是普通宝宝一两岁就能学会的技能,而对于家住开封市区、今年4岁的炎炎(化名)来说,他学这却用了3年。

“炎炎刚出生时因脑出血患上严重的偏瘫。”趁着炎炎做康复时,母亲张女士跟记者聊了起来。张女士和丈夫都是工人,家庭条件一般,怀着炎炎时,张女士对这个未知的小生命充满憧憬。可没承想,炎炎出生就经历了一场大劫难,在医院住了很长时间,“偏瘫啊,刚出生就这样,这孩子还有将来吗?”张女士每天都在哭,也不停地自责。

医生告诉张女士,坚持康复,可能会有奇迹,“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不放弃。”张女士通过电话联系到了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免费康复项目。2017年8月10日,炎炎第一次进入中心,康复师文园园在对炎炎进行系统性的运动功能评估后,告诉张女士,只要坚持,恢复是有可能的。

因为张女士夫妻工作繁忙,每天接送炎炎的任务交给了爷爷奶奶。3年来,祖孙三人无论酷暑寒冬,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中心。2018年的冬天,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雪,将古城开封染成白色,公交车停运了,路上的积雪没到小腿。预订到中心康复的患儿家长纷纷打来电话请假,就在所有人都认为炎炎也不会来的时候,那辆熟悉的三轮车按时出现了。爷爷在前面清雪,奶奶拉着三轮车在后边跟着,一步一步从家里走到了中心。

也许是家里人的坚持,让小小的炎炎也意识到康复对自己的重要,无论这个过程有多疼,他都咬紧牙关,从不哭闹。“他就像个小大人,让人心疼,训练结束了还抱抱我呢。”文园园笑着说。

在坚持不懈的康复中,炎炎的大运动功能有了显著提高,但手部的精细运动始终没有明显改善。文园园多次查阅资料,并借鉴成人脑中风后遗症的手部康复手法对炎炎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同时还给张女士布置作业进行家庭配合。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炎炎从能抓起大块的积木渐渐地可以用三个指头捏起葡萄,到最后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起更细小的物体,手指越来越灵活。“我家宝宝会自己吃东西啦。”前几天,张女士的一个电话,让大家振奋不已。也正是因为学会了吃饭,炎炎也能走入校园,与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长大。“感谢康复中心,我家炎炎终于有希望了。”张女士说。

为特殊孩子做特殊守护

在开封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像炎炎、笑笑一样在这里进行免费康复治疗的社区患儿大约有40名,他们都得益于中心与市残联共同推出的抢救性康复项目。

何为抢救性康复?

中心办公室主任夏青介绍说,脑瘫是孩子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觉及听觉障碍,康复治疗周期长、花费多,许多家庭负担不了这样高额的费用,也承受不起漫长的心理压力,“抢救性康复项目就是想通过对这部分家庭中的脑瘫患儿提供免费康复服务,帮他们减轻经济负担、缓解心理压力。”

其实,早在2009年,中心就与市残联合作开展了肢体残疾抢救性康复项目,2015年,拓展到了0-7岁的脑瘫儿童。“年龄越小,康复效果越好。我们与市残联经过多次协调沟通,最终确定了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免费康复。”夏青说,“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只管7岁以下的儿童,只要是持续在我们中心进行康复的,我们会负责到底。”

多年的社区康复,让中心内的27名康复特教老师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为每个孩子制订独特的康复计划,周六日还会带他们到公园、超市,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平衡、协调能力及认知能力。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孩子们无法来中心进行康复训练。为了不影响后期康复效果,康复师们通过微信、视频为家长发去了家庭康复训练项目教程,并标注每一项训练的时间和次数。

“等等妈妈,根据等等的情况,在家必练项目为:板凳站起每天20个,贴墙站20分钟,独站累计达到10分钟,根据实际情况每天练走路30分钟。辅助项目为:单腿跪和直跪。家长必配合:每两天或三天为孩子牵拉一次双下肢,泡脚……”类似的信息,每个康复师要对接好几个,每天还要定时询问训练结果。

当然,康复师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文老师,什么时候开课啊,我还想去公园放风筝、玩水呢。”“邵老师,你们在院里也注意防护,我们等着开课呢。”微信群中,家长与孩子们对中心的感激与关心比比皆是。

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但特殊的孩子们也有特殊的他们在守护,虽然帮助孩子们融入社会的道路很艰难,但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样的宗旨,开封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全体康教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尽职尽责,就像一抹微光,朦胧而坚定地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0.21)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