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俊
如何推动“智能化+社区治理”的融合,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近年来,上海市民政局一直在研发试行“社区云”项目。自去年12月上线试点,“社区云”目前已在浦东、黄浦等9个区、20多个街道试点。预计到今年底,上海将实现“社区云”在全市6077个居村委会全覆盖。
为社区一线减负增能
去年12月,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成为上海首批“社区云”平台试点单位,先期在昌五等5个居委会试点,目前已推广覆盖至该街道32个居委76个小区。
在“社区云”APP上,居村层面主要使用两个平台——社区治理平台、居社互动平台。“以往,我们需要走家串户排摸居民信息,现在只要登录‘社区云’的社区治理平台,就可通过市民库下载居民信息,随后再加以完善不断更新。”昌五居委会党总支书记陈莲萍告诉记者,“市民库数据的来源是市公安系统的信息库,更具权威性。我们审核居民信息时,同时运用市民库信息和居委走访的底册信息,大大提高了核准率。”
“刚开始试点时,我们还关心是不是能真的减负?多一个平台是不是意味着又要多填报一个系统?”社区一线人员任务繁重,对使用新平台有所担心,但他们很快发现,“社区云”在技术上做到了统一接口和开放性架构,支持区级社区治理平台改造接入,也支持条线部门应用接入。试点居委通过统一接口,平常使用的“浦东社区通”“浦东家门口服务”“浦东i党建”等工作系统都能接入“社区云”,只需一个用户名、一个密码,工作人员就可一键登录,特别方便。
“社区云”将在全市构建统一的社区治理主题数据库。在“社区云”社区治理平台上,有接待、走访、会议、活动等内容,只要社区工作者将工作及时登记在系统中,上级部门便可通过“社区云”看到基层工作内容。“基层不用再额外填写表格层层上报,确实给工作人员减负了。”周家渡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还设置智库栏目,汇集了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和社区治理典型案例,方便居民查看。”
调动居民参与热情
“一些年轻人工作比较繁忙,以前和居委互动少。‘社区云’试行后,不少年轻面孔加入进来,只要点点鼠标就可以和居委线上互动。” 陈莲萍介绍,“社区云”的居社互动平台还打通了和街道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常用社交信息的链接。“对居委而言,意味着拥有了一个能够把信息瞬间传递给整个社区的通道。”
记者看到,在“社区云”居社互动平台上,为居民开通了居务公开、社区公告、在线服务、自治议事、邻里互动等功能。居社互动平台实行实名制,与居民的居住门牌号关联。居民可自发在上面留言或点赞,操作如同微信朋友圈一样非常方便。
今年2月,疫情暴发,昌五居委会通过“社区云”这个大喇叭,及时在“社区公告”栏目中向居民发布相关通知及防控措施,居民纷纷留言反馈,阅读量很快突破300人次。一些居民提出“外来车辆如何进出”“出入证在哪里办理”等问题,居委工作人员看到后即时回复,“双方不见面,照样解决问题,减少了疫情期间不必要的人为接触。”
4月疫情趋稳后,昌五居委会在平台发出倡议信,号召社区达人参与到社区服务队伍中,不少居民知道后来报名。
“居民和居委之间、居民和居民之间能通过线上‘敲门’交流,每个居民都能自发参与,居委干部在平台上快速反馈、及时处置,推心置腹地沟通。”周家渡街道党工委书记华英姿认为,居委干部结合线下互动,进一步实现了从“观察者”到“参与者”再到“引领者”角色的转变。
截至目前,作为首批试点的周家渡街道已有3.5万余名居民主动加入“社区云”平台,5295名党员在平台内亮身份。
推动社区治理智能化
在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大框架下,“我们要强化‘应用为要、管用为王’的价值取向,让‘社区云’在实战中管用,让基层干部爱用,让群众感到受用。”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表示。
此前,上海各区已有不少创新。浦东新区积极推进“多表合一”,推动基层减负;宝山区在全市最早实现纸质台账电子化,将社区工作台账从730多项减少至87项,同时宝山“社区通”还拓展了基层社会治理“新空间”;徐汇区打造“掌上社工”智慧应用场景,为社区工作者日常履职提供了接单处置、全岗接待、社区走访、资源智库等功能;松江区积极启动“社区云”试点,不断探索深化社区智能化建设。
如何将各区好经验进行提炼总结?上海市民政局认为,通过将“社区云”建设标准升级为市级标准,实现成果共享、标准统一、互联互通是个好办法。
原本各条线的数据流将逐渐在“社区云”统一平台上汇聚。“这将为上海推进数字治理、精准管理、精细服务提供可能性。”业内专家表示,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推动社区治理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必将推动为民服务更加精准更接地气。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