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进 刘 刚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与复旦大学开展社会养老服务政产研学战略合作,在小港街道红联社区试点探索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历经2年多的研究和实践,红联社区成功探索出“整合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有效弥补了现代家庭结构小型化给家庭养老带来的冲击。截至目前,该社区已有831位老人接入北仑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已为81名高龄老人完成上门服务980单,满意率达100%。
整合服务资源 推动“智养天年”
区块链整合碎片资源。统筹协调社区、医院和养老机构,建立老年人居住分布、健康档案、服务需求、服务供给四大数据库,并统一接入北仑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通过“一平台、四数据、统一链”的方式实现资源整合。依托平台,红联社区老人及其照顾人可从4家养老服务机构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居家养老服务,并对服务质量在线点评;养老机构可准确了解服务人数、老人健康状态及特殊需求,并据此定制服务;监管部门根据老人的服务质量点评,动态调整政府采购养老服务的供应商名单。
物联网赋能智慧养老。依托平台,红联社区打通了老人及其子女与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络壁垒,形成社区智慧养老生态圈。社区为39名居家高龄老人免费配备智能手环,对老人的健康指标(如心率、血压)、生活状态(如活动、摔倒)和服务情况(如送餐、吃药)进行智慧管理,通过电脑或手机即可实时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社区还特别为2户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家庭免费安装了红外探测仪、水浸传感器、煤气泄漏报警器、门磁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全方位提供居家安全监护。
养老码提供多元服务。红联社区将81名居家高龄老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和住址等基本信息录入平台,为每位老人生成专属养老二维码。高龄老人可预约每月3小时、包含26项自选内容的免费居家上门服务,服务人员上门时扫描二维码,不但可以立即获取老人基本信息、过往服务记录、本次服务要求,还有助于平台实现服务的派单、监管、结算和回访。2020年,已为社区居家高龄老人免费提供服务2400多小时。
整合康养模式 实现“康养天年”
制订老年评估方案。红联社区通过评估老人身体状况、自理能力、精神心理等方面的信息,为800多名老人制订了一个中短期的诊疗、康复和照护方案。比如,通过评估发现16名老人患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社区迅速链接资源康复干预,防止和延缓了病症的恶化。
搭建医康护理驿站。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疗巡诊服务协议,将46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人纳入重点管理,全科医生集中开展“慢病随访”。引入福寿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设立嵌入式护理站,常设医护人员3名,依托专业团队和专业设备,将健康体征监测、用药指导、护理指导等康养服务延伸至社区老人家门口。
提供喘息服务小屋。为解决家庭成员照护时间难安排、专业性不强等问题,社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置“喘息服务”小屋,为有失能失智老人或术后照护人员的困难家庭提供短期照护服务。2020年,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入住的老人中,近六成为短期托养照护老人。
整合社会力量 促进“乐养天年”
社会组织提升为老服务新品质。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三社联动”工作机制,培育为老服务队伍。红联社区每月组织“王义德为老工作室”“温馨港湾心理工作室”等十多个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在社区广场“摆摊”,为老年人开展公益性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维修缝补、理发等为民服务。两年来,通过社会力量已服务社区老人近千名。
志愿帮扶拓展为老服务新内涵。社区志愿服务队开展了形式丰富的为老服务,如“金葵花”党员志愿服务队陪同失能老人就医、“幸福来敲门”志愿服务队在节日探访孤寡老人、“一滴水”志愿服务队定期帮助高龄老人清洗衣物。目前,社区13支为老志愿服务队、400多名志愿者与800多名老人结对开展经常性帮扶。
公益助餐落实为老服务新举措。为破解社区老年人“爱心食堂”运营经费紧张难题,北仑区民政局和区慈善总会共同发起“膳行北仑”公益助餐活动,爱心企业对红联社区“爱心食堂”进行认领,并通过北仑慈善网络平台捐助了6万元助餐资金。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