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群众幸福感因乡村振兴油然而生

时间:2020-04-17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苏天真

  金黄的油菜花环村四周,房前屋后的小菜园郁郁葱葱,村内池塘锦鲤游来游去,干净整洁的道路直通家家户户,粉墙黛瓦古香古色,庭院竹林围绕,苍天古树巍然屹立,清澈的小河、小溪穿村而过,花香鸟语闹新村……眼下,在江淮大地美丽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从这个春天出发,安徽省乡村振兴再提速,全面小康路上城乡正在携手谱写激昂的进行曲。

  人有所为,劳有所得

  “抱着金饭碗喊穷,这不是我们应有的姿态。”阜阳市阜南县老观乡康湖村支部书记康鹏说,关键是如何让村“两委”加快发展的理念与村民跳出穷坑的想法产生同频共振。以前,村民对村干部有一些不能理解的地方,我们经过一段时间做工作、开评议座谈会、跟群众近距离接触沟通,再加上干实事,村民对村干部的看法慢慢地改变了。

  理儿挑明了,就要想着去做事;事儿定下了,就要带着乡亲一起干。

  老观乡虽地处濛洼,易受涝灾、洪灾,但却是发展水生作物芡实等适应性农业的好地方。康湖村把群众的土地通过两种模式流转给大户,第一种模式是每亩地每年补助600元土地流转金;2019年该村做了第二种模式,把土地以合作经营的模式流转给大户,每亩地每年保底补助600元土地流转金,每亩地受益超1000元后,再给群众进行二次分红。

  与此同时,康湖村还通过村集体将104亩地用于种植芡实,主要模式是托管给老板,再拿出纯利润的百分之二十,给老板作为托管费用。除此之外,还把村里500多亩鱼塘租出去,取得一些收益。

  随着芡实产业的发展壮大,贫困户已由2014年建档立卡的183户595人减少到去年底的6户18人,贫困发生率从11%降至0.31%以下。有了经济作保障,就有了底气让村里的每一位贫困户都能如期实现脱贫。对此,康湖村根据每个贫困家庭的劳动力情况,相应地安排公益性岗位,实现人有所为、劳有所得。

  村容变了,村民笑了

  “俺村儿的人把穷帽子摘掉了,家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生活环境也大变样。”日前,在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卢张庄村卢西桥自然村,85岁的方兰英告诉记者,她患有慢性病,靠着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2019年脱了贫。对她而言,除了脱贫后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还有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村庄变了样!

  “俺年轻的时候,脏水到处流,家家户户都在家门口挖个垃圾坑,一到夏天,气味很重,你看现在,垃圾看不见了,村里村外种的多是果树,这些树都是村里出钱种的,还有花花草草,多漂亮!”方兰英指着院外的树木说。

  距离卢西桥村不远的董庄也是如此。

  记者来到村里时,保洁员卢敬久正在打扫路面,71岁的他自豪地说:“自打农村进行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村民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大家都喜欢看到家门口干干净净的,现在都自觉地把废弃物倒进垃圾桶,我每天按时清理干净,看着清清爽爽的村子,很舒坦。”

  和卢西桥村一样,董庄的村容村貌也很整洁,村民们还精心打理房前屋后的空地,有的种上了蔬菜,有的种上了鲜花,菜园、花园外侧也都用砖块或栅栏围了起来,村里村外,处处可以看到红的花、绿的草。

  田园综合体成为“新势力”

  眼下处处是桃红柳绿,位于寿县涧沟镇的返璞归真园里更是菜花飘香,美丽的田园风光,吸引了大批周边旅客前来观光赏景,体验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之旅。

  涧沟镇耕地面积共10.6万亩,其中桃园、梨园等果园8000余亩,生态农业发展显著。涧沟镇以千亩果园为示范点,依托其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销售体系,鼓励农户发展水果种植业,规范果园景点,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通过引进优良品种、产业扶植培育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和广大村民因地制宜发展果园基地,增加群众稳定就业,促进持续增收。除了百余亩桃树外,还发展了20余个蔬菜大棚,栽种了30亩玫瑰花、桂花、腊梅等观赏花以及樱桃、琵琶、梨子等6种果树,充分利用土地,进行套种豌豆、西瓜、酥瓜等,形成了春夏赏花、四季有果的独特风景,并适时开展摄影、采摘体验游活动,逐步扩大对外影响力。

  镇党委书记汪宏道介绍,该镇以田园综合体为主题,农业加旅游产业带动43户贫困人员入园务工,每天20多人正常上班,农忙时需要100多人,每人每月工资约2000元。园区重点在乡村旅游上做文章,带动周边留守妇女就业,让她们有稳定的收入,并能照顾好老人和孩子。目前,已有150多位村民(多为贫困户)成了“职业果农”。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4.17)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