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伟涛 通讯员 叶金鑫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期间,广东省坚持疫情防控和安全防护“两手抓”的策略,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充分利用“粤省事”等网络平台,推出云祭扫、代祭扫、鲜花代献、丝带寄思念等系列公益活动,让群众缅怀登“云端”,追思留心间。
千方百计确保实现平安清明
广东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避免清明期间出现群众聚集祭扫、密集出行,广东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落实有关部署要求,早谋划、早行动,坚持思想不松、力度不减,防聚集、防输入、防风险,全力打好清明关键期的防疫硬仗。
省民政厅先后印发《体球网切实做好清明节祭扫期间殡葬服务机构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清明期间殡葬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十个必须”》《文明祭扫、同心战“疫”倡议书》等一系列文件,成立清明工作专班,加强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厅党组成员实行分片包干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明察暗访,督促指导。省民政厅还联合省委宣传部制作“心中有情、不分远近”等公益海报和小视频,在机场、高铁、车站等公共场所张贴或滚动播放,向全省手机用户发送公益宣传短信,对群众进行宣传引导,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确保实现平安清明、文明清明。
充分发挥“数字政府”一体化平台优势,借助微信政务小程序“粤省事”平台,推出云祭扫服务。群众可在线创建先人祭扫空间,通过献花、寄语等绿色文明方式缅怀逝者,寄托哀思。截至4月6日,“粤省事”使用用户143534人次,创建先人档案13635份,提供网络祭扫服务103315人次、代理祭扫服务64次。
多种替代方式满足群众需求
在居家追思、延后祭拜的倡导下,广东各地陆续组织开展了“鲜花代献”“丝带寄思念”等系列公益活动,帮助群众居家完成祭扫。
清明期间,广州民政部门组织人员开展“一墓一鲜花”“一堂(楼)一花篮”敬献鲜花活动。按照“一墓一花”“一堂(楼)一花篮”服务方式,给每一个墓碑(墓穴)敬献一枝鲜花,逐一在骨灰堂(楼)门口敬献1个花篮,并通过诵读祭文、鞠躬行礼、敬献花篮等集中代祭扫形式,为无法到现场拜祭的市民给予精神慰藉,最大程度上寄托对亲人的追思。广州市还推出骨灰晶石定制服务,提取少量骨灰,在高温负压后自然凝结而成晶体,可制作成小巧精致的吊坠、项链或置于家中摆放,实现了生态、环保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自2019年8月推出以来,全市已有42户市民选择骨灰晶石定制服务。
汕头市开展了公祭直播、鲜花代祭等绿色追思活动,由员工代祭,恭读祭文,鞠躬叩首、敬献鲜花。彰显隆重肃穆,文明俭朴,移风易俗,追思怀念。南澳殡仪馆通过建立的互联网公众微信平台,向1800多名家属现场直播公祭活动。
江门市举办的“文明追思念先人,携手同心战疫情”清明鲜花代祭公益活动中,由志愿者通过系挂丝带、放莲花灯祈愿、书写张贴追思祝福寄语等方式,代表市民献花祭扫,让市民居家追思,共抗疫情。
“站在墓碑前我们就要代家属尽孝心”
面向逝者墓位,行鞠躬礼,敬献三枝鲜花。22岁的小花是江门市殡仪馆的殡仪服务员,平日主要从事接待洽谈、引导咨询。今年江门市开展了鲜花代祭公益活动,她和几名同事负责代祭服务。
“我们的工作是让逝者安息,给生者安慰,我们的职责是为民服务。”小花说,在代祭之前,她和同事要先清扫墓区,如清除杂草、摆正香炉、擦净墓碑。“以往会请保洁阿姨协助开展墓区清扫,但受疫情影响,现在所有工作都要自己完成,我们全馆发动,努力完成了墓区的清洁。”
“在鲜花代祭中,我们要做的是‘每摆正一下香炉,都是在摆正我们作为殡葬人的心。家属不能到现场,站在墓碑前的我们就是在代替家属尽孝心,千万马虎不得、大意不得。”为做好代祭服务,小花和同事细致做好墓区环境美化、认真练习每一次鞠躬,努力以最标准、最真诚的姿态向逝者致敬。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