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无感”之恩

时间:2020-04-0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孙彦川

  “上次我穿的(假肢)还行,但这次感觉就像没穿一样!” 这是假肢使用者李红梅,春节前给吉林省假肢康复中心假肢工程部主任王海横送锦旗时说的话,王海横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了。

  我不要你觉得行,我要我觉得行

  李红梅是先天发育畸形,右腿比左腿短了将近20厘米,脚大概是正常人的一半,几十年来一直是屈着左腿走路。去年,康复中心开展“爱心助行”公益项目,接到当地民政局通知后,李红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了取型点。

  “给你做个假肢,走路会舒服很多。”王海横做完检查后告诉她。

  李红梅嘀咕了一句,“能管用吗?可别浪费政府的钱。”

  “我对她说,戴上你就脱不下来了。”王海横回忆。

  果然,戴上假肢后,李红梅能伸直腿走路了,她百感交集。但王海横却看出了问题:“你先穿着,再给你做个更好的。”原来,李红梅长期歪斜站立、行走,身体已经形成向右侧倾的习惯,导致第一次取型时标记的承重线产生误差。“虽然患者已经很满意了,但我们不能因为她觉得好就凑合!”王海横表示。

  技师重新取型、制作接受腔,解决了侧倾问题,于是才有了开头李红梅的那句感叹。

  正是有这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钻研精神,康复中心从60年前成立时的5人、50平方米厂房的手工小工厂,发展成为现在有着60多名员工、9000多平方米、拥有世界顶级辅助器具制作技术的龙头企业。

  在服务中,有的患者只需一双矫形鞋,走路就能舒服点;有的患者参与免费定制假肢的公益项目时只需自费定制一个凝胶套,却因为付不起那几百元想要放弃……这些事情一直牵动着中心干部职工的心。从2002年起,中心开始了义诊服务。2012年,中心承接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爱心助行”“福康工程”“明天计划”等公益项目,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家庭中的残疾人等群体定制和配置假肢、矫形器等康复辅助器具数千件。项目资金有限,像给李红梅做一副假肢市价至少要六千多元,但康复中心精打细算,一次次特事特办,免费解决了很多患者的难题。

  帮助患者从心理和身体上同时“站起来”

  35岁的杨凯华,是吉林省首批援藏教师,2017年6月14日在下课返回公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不幸截肢。当他得知肇事的司机家庭困难后,决定放弃民事赔偿。康复中心主任李艳梅第一时间对杨凯华进行慰问,并邀请假肢专家为他做综合分析评估,拟订康复计划。杨凯华的小腿截肢后韧带变得松弛,悬吊不太好,不装铰链几乎没法固定假肢,但他非常希望从外表上看不出佩戴假肢。技师何小花尽最大努力,设计出了不装铰链的假肢……现如今,杨凯华走在路上,几乎看不出佩戴假肢的痕迹。满足了他的心愿,也给了他更多自信。

  何小花还曾经帮助霍大哥重新开始新生活。霍大哥外伤截肢后,两侧残肢长度差约10厘米,轻度的脑血栓导致手臂运动功能受损,现实与希望的落差,让他陷入失眠、抑郁的痛苦中。“五十八岁、截肢后体重160多斤,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想实现扶单手杖行走,太难了!”何小花回忆。但她并没有说出来,只是告诉霍大哥需要长期努力。

  康复训练迟迟不见效,失望之下霍大哥想放弃,何小花不停地调整改进,并用以前的案例鼓励他。三个月后,他能扶着双肘拐行走了,受血栓影响的手臂经过康复,也比以前灵活了,霍大哥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经常有患者问我,你愿意从事这份工作吗?我回答当然愿意,看到你们逐渐战胜悲观甚至抑郁,最终欢欣洋溢离开时,我就觉得工作非常有意义。”何小花说。

  高超的技艺让患者更满意、更自信,中心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技术团队不断挑战新技术。2015年中心团队成功突破单件价值40万元的进口智能假肢的装配。2017年,中心突破技术瓶颈,成为国内首家制作Bebionic超级智能仿生肌电手的单位。

  不可控的微妙因素再多,也要全部解决好

  有位60多岁的朝鲜族患者李进龙十多年前在国外打工期间做了个假肢,回国之后到中心去修,技师觉得他的假肢做得不太合理——假肢应该靠坐骨承重,可他的假肢是靠腿部肌肉承重。李进龙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请中心重新给他定制。

  刚戴上新假肢时李进龙挺适应,可是一个月后他开始觉得脚无法均衡用力,走路不舒服。通过检查,技师发现这是因为其残肢的皮肤和肌肉太松,导致坐骨不能正常受力,于是给他重新做了接受腔。

  这一次,坐骨承重的问题解决了,可是由于他长年使用设计不合理的假肢,残肢末端血液循环不好,又出现了结痂和静脉瘀堵的情况。于是技师再次给他改造接受腔……

  李进龙身体条件差,不可预料的因素多,按下葫芦浮起瓢。技师在14个月里累计给他做了十几个接受腔,还请来专家给予指导,前前后后垫进去1万多元,才做出最适合的产品。

  得益于这种绝不向困难投降、永远追求完美的精神,中心的干部职工获得了多项荣誉。2015年、2018年,何小花、宋海涛先后在中国技能大赛(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副主任孔宇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主任李艳梅荣获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省三八红旗手、巾帼英雄、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9年获得民政部最高荣誉“孺子牛奖”。

  在自身发展之外,中心积极发挥龙头作用,于2018年联合全省43家兄弟单位共同创立吉林省康复辅助器具协会,系国内第二家省级协会。协会积极承办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推动了行业进步。

  中心还大力拓展业务,为残疾人争取更多福祉。2019年,中心和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吉康”牌助浴床,并通过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检测。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价格便宜了将近一半。

  今年,中心承担起全省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洗消回收示范单位承建任务,解决了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的大难题,残疾人的康复开支也将大大降低。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4.8)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