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开诚布公解疑释惑 让更多人参与救助管理工作

时间:2020-06-24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王 铭

  6月19日,湖南省民政厅在衡阳市启动全省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开放日”活动,向社会宣传救助成效、展示照料服务、介绍寻亲工作、弘扬传统美德、引导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救助管理工作、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

  湖南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陈自力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各级民政部门要以 “提升服务质量,履行兜底职责”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提升救助管理工作服务质量,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要开诚布公,解疑释惑,虚心听取民意,增进沟通了解,争取社会理解与支持,把救助管理站越办越好。

  在“开放日”活动中,各地除了充分宣传救助工作成效,还积极展示照料服务、救助寻亲、街面巡查和综合治理、落户安置、源头治理等工作情况。

  株洲市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爱心人士50余人走进救助管理站,了解受助对象生活状况、救助保护政策法规和途径等,让他们亲身体验救助流程、监督救助工作,帮助救助管理站整理内务、零距离感受受助人员的日常,参与有奖问答、了解救助流程及政策,还前往托养机构慰问受助对象并赠送爱心粽子。

  株洲市政协委员王辉平说,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救助管理站内浓浓的家的感觉。从色调到室内墙上的文化故事绘画,到每一张床和桌椅的设计,都让人感受到“有我有你有阳光,有情有爱不孤单”的大爱情怀。株洲市善德力量志愿者联合会会长陈艳建议,要把政策宣传到群众身边去,要让更多人了解救助管理工作,让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来,一起传递正能量。

  娄底市救助管理站今年采取“站外主题活动+站内救助流程体验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救助管理站风貌及工作成效,带领市民近距离体验受助人员在救助管理站内的日常生活,详细了解救助管理、寻亲服务及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流程。活动现场,还开展了“爱在童心·筑梦同行”儿童之家点亮微心愿行动,娄底市旗袍协会认领了第一批“微心愿”,为大科街道办事处33名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和书籍。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救助管理站联合多部门走上街头宣传救助政策、发放救助宣传资料,向社会公众详细介绍了受助人员怎样来到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站怎样提供救助服务、怎样帮助求助人员回归家庭,以及寻亲工作的途径渠道。

  提升服务质量,履行兜底职责,湖南在破解“寻家”难题上下功夫。近年来,为切实做好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帮助滞留受助人员早日回归家庭,湖南各救助管理机构健全服务体系,引进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流浪乞讨救助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全省年均救助量达16万余人次,通过新闻媒体、DNA比对、人脸识别等途径,已帮助600名无身份信息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

  长沙市引进专业心理咨询团队,设立医务室,对所有正常求助对象开展心理关爱调查,对每一位入站求助对象进行健康检视,将善心、爱心、热心、耐心、尽心的救助管理服务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近3年来探索的以“快速甄别查询法、人像识别比对法、网络寻亲推送法、头条精准推送法、定向跟踪调查法、基因信息比对法、纸质媒介公告法、跨区实地寻亲法”为主要内容的“寻亲八步法”,更是帮助了1400余名特殊对象回归家庭。

  衡阳市救助管理站近年来从健全寻亲服务体系、强化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等多个方面入手,着力提升救助寻亲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的“互联网+救助寻亲”模式,借助DNA比对、人脸识别等技术提高寻亲成功率,帮助滞留的“三无”受助人员查找户籍信息,让更多滞留的受助人员得以返乡。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6.24)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