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下足“绣花功” 织密兜底网

时间:2020-06-04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 昕 通讯员 胡 艳

  “我们全家不仅每月能领到低保金,还发了残疾人补贴,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了!”这是日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政局工作人员在恩施市白杨坪镇朝阳坡村村民李品富家中走访时,他母亲说的一番话。李品富一家四口人,其中3人为残疾人,他、妻子和母亲分别患有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他16岁的儿子身体健康,现就读于恩施市一中,成绩优异。2019年,李品富一家共领取了24364元救助金,其中,低保金16906元、残疾人两项补贴4200元、价格临时补贴1456元和春节慰问金1802元。每一笔救助金,都是党委政府对他们家的关爱和扶持,也是恩施州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一批的工作缩影。

  恩施州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湖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5年以来,州委、州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体球网扶贫工作、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强化“两不愁”,助力“三保障”,把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下足“绣花功”,打好“组合拳”,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建机制、织密网、兜底线的作用,织密织牢民生保障兜底网。几年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卓有成效。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像李品富一样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248658人。

  救助标准逐年提升。2015年-2019年,全州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1900元提高到4380元,增长130.52%,并对享受低保后生活仍有困难的老弱病残人员等重点救助对象,按生活自理程度增发20%-50%的救助金。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由年人均3100元提高到7920元,增长155.48%;分散供养标准由2300元提高到7920元,增长244.35%。同时,自2018年省政府授权市州自行确定农村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费和孤儿养育费标准以来,州政府每年量化调整提高这两项救助标准。目前,集中供养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农村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费为每人每年16762元;散居孤儿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1200元,机构集中供养孤儿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1920元。各项社会救助标准领跑武陵山区,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居前列。

  应兜尽兜基本实现。基本实现了兜底对象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工作目标。截至2020年3月底,全州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30825户、239524人,其中农村低保对象125139户、231133人,较2018年末增加38967户、60224人,人数增长35%。同时,全面落实“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政策,农村低保对象中,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病重残人员纳入农村低保31941人。强化托底保障职责,为城乡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疾病治疗等方面保障,做到应养尽养。目前,全州共有特困供养人员17769人,其中,农村特困人员17456人,较2018年末增加75人,增长0.43%。

  保障水平全面提高。2019年,全州共发放社会救助资金99494.71万元。其中,农村低保资金72399.44万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312.1元,较2015年增加196.77元;农村特困供养资金14881.62万元,较2015年增加9771.15万元,增长191.2%;临时救助资金6707.85万元,人均补助水平达1615.18元。

  重点关爱做得更好。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力度,组织开展特殊困难群众特别关爱行动,全面落实特困人员、孤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救助福利政策和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政策,对特殊困难群体实行关爱保护工作机制、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动态管理台账、包保联系责任制度等,落实了“关爱到家、探访到家、联系包保责任到家”的工作机制。2019年以来,全州未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

  一个个跳跃的数字,一组组鲜明的比对,一项项任务的落地,让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其背后与恩施州全面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工作机制的努力密不可分。

  2015年以来,州政府先后印发《恩施州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恩施州特困人员供养实施办法》《恩施州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州脱贫攻坚指挥部先后印发《恩施州精准脱贫“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工作指导意见》《恩施州精准脱贫社会保障兜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专项文件,州民政局先后印发《恩施州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办法》等行业部门文件,这些都有力支撑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

  在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完善的制度体系支持下,恩施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机制不断健全,保障标准量化调整机制、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等全面建立。州政府每年初按不低于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40%、80%的比例,量化调整公布年度农村低保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州、县两级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全面建成,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规范有序;全州88个乡镇(街道)均设立了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物价补贴联动机制适时启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6.4)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