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路建英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围绕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切实增强政策获得感等问题,记者近日对全国政协委员、民进福建省委会主委、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进行了采访。他表示,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阶段,未来将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问题。如何实现体球网总书记提出的“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是篇大文章。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脱贫任务加大,存在返贫风险。为此,他向大会提交体球网“构建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的提案。
记者:为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福州市在特殊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严可仕:近年来,福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大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力度,着力解决好民生大事、难事、急事。
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注重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福州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福州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办法》等政策,不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全力落实好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民生保障。健全城乡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帮扶体系,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帮助低保户、孤残儿童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去年全市提供特殊群体就业岗位2400多个,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440名。
及时足额发放各项补贴。连续14年调整提高退休老年人养老金待遇水平,每月按时足额发放。每逢国家重大节日,市、县两级财政为全市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社会散居孤儿和高龄老年人等城乡困难群众发放过节费。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从2019年4月至今,累计发放困难群众价格补贴13101.32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234449人次。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3月至6月,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领取失业补助金人员纳入联动机制保障范围,并阶段性提高每月价格临时补贴标准1倍。同时,把临时救助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700元提高至910元。把重残、重病、服刑人员及失联人员家庭儿童纳入保障范围,按照散居孤儿每人每月9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并列为第一类医疗救助对象。
记者: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既要啃下“硬骨头”,也要应对疫情带来的返贫压力。您认为当前不稳定脱贫户、贫困边缘户返贫致贫因素有哪些?
严可仕: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应对不稳定脱贫户、贫困边缘户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返贫压力。
政策退出可能导致返贫。脱贫攻坚期内,贫困户享受产业发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优惠政策,一旦相关政策调整或退出,可能导致部分脱贫户返贫。以我们福州市为例,现有814名弱劳力贫困人口享有公益性岗位,若特殊政策取消后,以上人员存在返贫风险。
因病因疫返贫风险仍然存在。贫困户医疗费用支出较大,可能导致返贫。此外,孤寡病残等贫困户抗风险能力较差,受疫情影响明显,客观上也存在返贫风险。福州市三分之二的贫困户是因病因残致贫,虽然医疗保险病种已扩大到31种,但仍有部分病种不在报销目录内,部分贫困户医疗支出占收入的40%-50%。
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不足。贫困户家庭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往往较低,学习新知识和接收各种信息的能力较弱。有的贫困户存在依赖心理,对如何脱贫没有强烈的意愿,习惯于被动等待社会和政府的扶助。这些短板,也容易造成贫困户返贫。
记者: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制度安排,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防线。您认为民政部门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严可仕: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确保最困难的群体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地脱贫,是各级民政部门服务支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大局、推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责任。巩固脱贫成果,要构建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精准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
保持帮扶政策相对稳定。2020年后,扶贫政策应适当调整、逐渐过渡,不能急刹车。建议设立政策过渡期,明确低保渐退期限,密切关注物价变动情况,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因物价的上涨而降低,适当保持政策连续性,避免贫困户因帮扶政策调整返贫,逐渐把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做好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和机制衔接上。
建立返贫监控预警机制。加强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设,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及收入略高于现行扶贫标准的边缘户进行动态监管,利用大数据管理工具,分析低收入群体返贫的概率、成因和类型,及时发出预警。组织基层干部、包户干部对脱贫户进行定期跟踪回访,强化后续帮扶,形成事前预防、事中帮扶救助、事后跟踪监测的“闭环”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要提升贫困户造血机能。持续发挥民政系统驻村干部帮扶作用,将他们驻村帮扶的所思所想转化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实际行动,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优质特色扶贫农产品品牌;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难、就业难等问题,积极动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地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以技能培训提升低收入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
完善城乡综合保障体系。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商业保险”模式,在保证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与全民一致基础上,加大医疗救助、专项救治和其他保障力度;针对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统筹落实好低保、特困救助、扶贫助残、临时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降低特殊群体的返贫风险。
记者:作为常年分管民政等民生工作的一位“老领导”,在改善民生、破解民生难题方面,您个人都有着哪些思考?
严可仕:一是工作落脚点要精准。如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把促进就业作为重点工作,不断健全城乡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帮扶体系,收到了较好效果。事实证明,强化对困难人群的帮扶,首要的是要把基本生活保障作为出发点、落脚点,民生保障工作才有了着力点、发力点。二是引领作用要发挥。解决社会民生问题,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引导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民生保障事业发展。三是工作重点要突出。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既要注重面上的覆盖,也要突出重点时间节点和重点人群,分类施策,精准落实,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总之,无论做任何决策,实施任何政策,都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