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银坡
是端着“金饭碗”在央企踏实度日,还是全力以赴去帮助更多老年人?曾经,这是摆在北京康助护养院院长于安安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7年来,她用行动完成了最佳选项。
初心与抉择
大学毕业后,于安安在中国航天三院从事着体面的工作,生活平静而温馨。由于热心公益,她定期参加养老志愿服务。在服务中耳濡目染,她与临终患者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并逐渐体会到:老人的需求很简单,就是温暖的陪伴和耐心的倾听,“陪伴不仅是最长情的告白,更是抵御病痛和焦虑的良药”。
做养老志愿者的初心是什么?能不能坚持下去,能不能用专业化服务惠及更多老人?80后的于安安渐渐萌发了干养老的想法。2013年,她辞去公职,创办了北京康助护养院,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把一颗爱心投入养老事业。
坚持中的曙光
护养院按照中国园林设计理念修建,绿树成荫,假山、奇石、花圃、果树、喷泉错落有致,组成前后两个花园。院内养殖多种动物,环境优美。周边老年人又多,本以为一开张就会门庭若市。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临终关怀服务的市场接受度并不像她预期的那样,加之医保等政策未能完全覆盖,周边居民收入不高且对护养院存在排斥心理,开张伊始入住者寥寥。
在艰苦支撑中,院里仅有的老人成了于安安的精神支柱。她和小伙伴们勉力坚持,终于迎来曙光。2014年,在国家和北京市养老政策的加持和推动下,北京康助护养院成为首批养老照料中心。床位由50张增加到250张,服务也从机构养老、术后康复、临终关怀,拓展到了居家、社区多元化为老服务。以80后为主力的管理队伍、训练有素的社工队伍、技术精湛的医护队伍逐渐成长起来,入住的特困、孤寡、失能、残障、临终患者达200余人。于安安也成了老人们的“小孙女”“开心果”。
守护与价值升华
与 2016年“北京榜样”范涛的相遇,让于安安信心坚定、境界升华。
范涛是一位脑胶质瘤患者,年仅45岁却与绝症抗争了7年。100多个日日夜夜,于安安和她的团队陪伴范涛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并帮他完成了器官捐献的遗愿,捐献的器官成功救治了5位患者。
范涛的感人事迹,让于安安对“人生价值”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她和团队向范涛学习,展开了生前预嘱普及活动,让更多人知道器官捐献的意义。在范涛生前,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为他启动了1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临终关怀;他去世后,于安安代表基金会又为他年迈的父母送去3万余元的专项资助金。此后,团队定期去探访老人,承担家务,还为老两口举办了金婚庆典,代范涛尽孝。
创办7年来,护养院多点开花。依托护养院,承接了7家养老服务驿站,辐射4万余名老年人,每年提供60万人次的服务;创办北京康助老年健康基金会,资助了2000余位困境老人进行癌症筛查与治疗。2016年底,护养院承担了丰台区30余名集中供养人员的安置工作,2018年通过标准化认证,2019年通过北京市四星级养老服务机构评审。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机构、社工机构、基金会、老年协会,康助的养老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北京市孝星榜样”“北京·人物”“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于安安的荣誉纷至沓来。“护养院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国家养老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养老行业从早期的‘建床位’到现在的‘精细化’运作,行业发展让老年人的幸福指数逐步提升。”在于安安看来,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己的梦想不仅是把康助养老事业做大,还要努力促进行业发展,让老年人有多元化、专业化的养老方式可选择,让他们晚年生活更加美好舒适。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