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补足短板?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时间:2020-05-23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区报
【字体:    打印

周艳?钱卫定?朱奕

  社区是疫情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反弹)的最有效防线。疫情如大考,功夫在平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就像是试金石和放大镜,既充分展现了城乡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多年来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创新的巨大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尤其是一些长期积累下来的社区治理顽疾在疫情中被放大,迫切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弥补。

  疫情中凸显出治理短板和不足

  此次疫情期间凸显的社区治理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社区工作者工作负担重。社区工作者人手不足、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在疫情中凸显。由于社区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居民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和多元,仅仅依靠有限的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是远远不够的,“社区减负”不仅是口号,更需切实落实。

  疫情期间,由于政府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和技术支撑不够等原因也进一步加重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负担。例如疫情初期,多个部门要求社区提供疫情相关数据,且表格内容还在不断变化,导致社区重复工作、应接不暇;社区居民信息不完善、把握不准确,有些社区人户分离情况严重,房屋产权属性众多,居住情况复杂,外来人口多,为入户排查和信息统计带来了障碍,也无法实现精准化排查和服务;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运用不够,很多社区仍然局限于手工登记和数据录入。

  社区服务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社区规模过大,居民人数众多,仅靠有限的社区工作者为居民提供服务明显力不从心。即使在平时,有限的社区服务与多样化的居民需求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和张力,如果没有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是不可能满足社区中各类居民多样化需求的。

  有些居民对社区防控工作和服务不到位的批评和指责、对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谩骂,使得已经疲于应付的社区工作者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是一个全国性、普遍性的问题,值得警醒和反思。

  居民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虽然在疫情期间有不少社区涌现出了一批居民志愿者,但总体来看,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城市社区,居民之间陌生而疏远,居民和社区工作者更是少有联系,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区,距离自治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多年以来形成的社区行政化路径,使得社区工作者陷于各条线安排的行政任务和乡镇街道下派的临时性任务,而忽略了与居民的联系和互动,在疫情中就会脱离居民的支持、配合和参与,社区防控工作就容易失去群众基础,也很难真正深入下去,虽然短期内有下沉干部和结对单位的支援,但无法应对社区防控常态化以及日常社区发展和治理中的问题。

  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所谓危中有机,只有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视作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有利契机,才能为未来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步伐,发挥科技手段支撑力。智慧社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多个部门、多项基础数据以及多个业务平台。智慧社区平台建成之后,可以整合民政、计生、残联等部门业务系统,实现基础数据的“一次采集、多方使用”,并且将改变社区信息底数不清、动态不明的现状,便于社区工作者了解和分析社区,实现精准化治理;也能够把社区工作者从手写数据和台账、手工填报表格等重复且繁重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减轻工作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接触居民,开展自治。

  在智慧社区平台使用之外,还需要城乡社区工作者重视并学会运用APP、QQ、微信、微博、抖音等互联网社交媒体,加强村(居)委会与居民以及居民相互之间的信息、情感等的交流和沟通,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提升社区社会资本,提高居民关心和参与社区公共活动和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发挥多方主体协同力。仅靠有限的社区工作者无法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成为广大城乡社区居民的现实追求,对社区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工作者作为常驻社区的一支基本力量,要转化为协调和协同多方参与主体的枢纽,在对本社区的需求、问题和资源充分掌握的基础上,与其他治理主体及专业化服务机构广泛开展合作,共同来促进社区需求的满足、社区问题的解决和社区和谐的永续发展。

  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已经为社会协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要继续朝着这个方向深耕下去,使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协同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培育居民的社区感和主体意识,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增强居民的共同体意识,增强居民的社区感和归属感,发挥居民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居民有序参与到社区民主协商、社区公共事务处理和社区志愿服务中来,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当前亟需加强的方面。

  疫情中,居民的共同体意识有所增强,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率有所增加,后疫情时期,更要珍视且延续好居民的这种情感和行动力。这就需要社区工作者重视社区志愿者的管理和志愿活动的开发,使志愿者在社区志愿服务开展的过程中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同时,重视和居民的联系,多与居民打交道,增进信任和合作,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居民的才智和潜能,提升居民自治能力,使居民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社区工作胜任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人才是关键。上述措施的有效实施,需要广大社区工作者工作理念的转变和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鉴于目前城乡社区工作者大多非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现状,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力度,做好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促使其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增强开展社区工作的能力。同时,还需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关心和关爱,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完善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等。

  总之,要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让社区工作者能够通过努力在社区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非常时期的社区治理固然不同于平时的社区治理,但却是对平时社区治理绩效的集中检验,只有在平时把社区治理的基础打牢,才能够在任何环境下都从容应对。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发现问题、予以反思、采取措施,将会对推动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大有助益。(作者单位分别为常熟理工学院、常熟市民政局、常熟市人民政府)

  (来源:中国社区报2020.5.23)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