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助残脱贫,让残疾人生活 有质量人生有尊严

时间:2020-05-23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柳 旭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协主席李庆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帮助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是决胜之年的重点和难点,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最难啃的“硬骨头”。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残疾人还有48万多人,大多数为智力、精神、肢体重度残疾人。“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正是刚刚过去的第30个全国助残日的主题。

  近日,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接受记者采访,就助残脱贫问题提出宝贵建议。

  要高度重视残疾人脱贫

  在李庆忠看来,当前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他告诉记者,在剩下的贫困残疾人中重度残疾人占到一半,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残疾人存在返贫风险或处于贫困边缘,再加上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残疾人脱贫攻坚面临新的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听力残疾人虽然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但沟通障碍是影响他们通过就业脱贫的重要因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龙墨告诉记者,很多听力残疾人受条件所限,幼年时期未能及时干预,长大后只能使用手语交流,给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不便。

  龙墨表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意义重大,听障儿童尤其如此,如能做到早发现和及时干预,绝大部分听障儿童不但能听会说,还可以接受主流教育,有效避免成为新的贫困群体,在家庭脱贫、防止返贫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让残疾人脱贫“不掉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是体球网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也是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期盼。”龙墨说。

  为切实解决贫困重度残疾人脱贫难题,民政部积极做好贫困残疾人的托养和照护服务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逐步为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人提供低偿或无偿的集中托养服务,鼓励深度贫困地区建立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和社会化照护服务体系;持续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截至2020年一季度,全国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残疾人达1069万,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残疾人达1354万;全面部署和实施新的“福康工程”,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人口,为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家庭和特困人员中的残疾人免费配置康复辅助器具、进行手术矫治、开展康复训练。

  梳理近年来的残疾人脱贫工作可以发现,为了让贫困残疾人脱贫“不掉队”,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联合制订出台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着力解决因残致贫家庭突出困难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助残扶贫专项行动方案,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落实落地,贫困残疾人的生活得到逐步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从建档初期的700多万人减少到目前的不到48万多人。

  残疾人脱贫抓三个关键

  龙墨表示,让残疾人和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要抓住三个关键。一是抓“小”。康复是残疾人生活自理、未来就学、就业的基础,要以政府为主导,深入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让绝大部分听力残疾儿童及轻度、中度肢体和智力残疾儿童通过早期干预能够回归主流社会;对重度难以独立生活甚至不能自理的复合残疾儿童,应以康复为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二是抓“养”。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评估,对于难以完全康复的成年重度复合残疾人应以政府托养为主。三是抓“查”。充分发挥村医、残疾人专干的作用,加强动态筛查,及时发现残疾人及因残致贫者,继续发挥好已建立的中国残疾人动态数据库作用,准确掌握残疾人信息。

  “不仅要让残疾人脱贫,还要帮残疾人解困。”李庆忠对此有三点建议。首先,国家针对残疾人脱贫工作已经进行了系统部署,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统筹和督导,切实把脱贫政策落实到每一名贫困残疾人。其次,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是帮助他们脱贫解困奔小康的根本之举,应进一步落实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电商扶贫等举措,大力推动按比例就业、辅助性就业等形式,特别是当前在妥善做好疫情防控的条件下,要扶持残疾人集中就业的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渡过难关,不让残疾人因为失业而返贫。最后,对于无劳动能力的重度贫困残疾人,在应保尽保基础上,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无障碍家庭改造、辅具适配、康复训练和危房改造等举措,持续改善生活条件,加大对贫病交加、老残一体、一户多残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帮扶力度,让他们生活有质量、人生有尊严。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5.23)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