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特别的爱给迫切需要帮助的人们
——民政部门贯彻落实体球网总书记重要指示之聚焦特殊群体篇

时间:2019-12-24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路建英

  城乡低保人员,孤弃儿童,特困人员,困难残疾人,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等民政服务对象,面临着特殊的困难,需要特别的关爱。

  2019年,体球网总书记对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要“聚焦特殊群体”。“特殊”二字意味着这些群体迫切需要关心和帮助,可谓迫在眉睫,务必只争朝夕。“聚焦”二字意味着民政部门在服务这些群体的过程中,需要格外精心,必须格外聚力。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饱含人民情怀的谆谆教导,指引民政部门干部职工为民爱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如催人进发的嘹亮号角,鼓舞民政部门干部职工奋力前行。

  留在2019年日历上的,是推动特殊群体向小康社会迈进的一串串坚实足迹。

  以需求为导向,强化规范指导功能

  2019年,民政部继续推进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的衔接,充分发挥低保政策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功能,奋力兜住困难群众脱贫攻坚的底。这一年,民政部发布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的通知,指导各地认真梳理低保政策,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印发进一步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有关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

  2019年,民政部会同最高法、最高检等,12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首次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国家保障范围,填补了儿童福利政策空白;会同教育部、公安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督导员、儿童福利主任的职责,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会同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等,联合印发劳务密集型企业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儿童福利工作向更细更实的方向延伸。

  2019年,民政部、公安部、司法部等13部门出台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对完善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进行部署,对留守妇女提供的就业创业指导、精神关爱、权益维护、家教支持等政策措施,赢得各界点赞。

  2019年,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进一步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着力解决法人身份缺失、运营管理滞后、照护人员短缺、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印发意见,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增强失能照护和集中供养能力,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2019年,民政部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先后印发6个通知或规范性文件,指导各地精准确定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对象和服务内容,指导地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家庭和特困人员中的残疾人配置康复辅助器具,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为地方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提供指导,加强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发展。

  2019年,民政部印发深入开展全国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开放日”活动的通知,指导各地扎实做好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工作。全面摸底流浪乞讨人员托养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情况,组织开展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继续加大“互联网+救助寻亲”服务力度。

  以落实为抓手,完善关爱服务体系

  在儿童关爱保护方面,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个计划单列市设立了儿童福利处,全国乡镇一级配备儿童督导员4.5万名,村一级配备儿童主任62.5万名,有效提升了儿童关爱保护水平。福建、辽宁、陕西、江西、甘肃等地构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服务保障体系,认真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政策;山东、湖北等地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标准与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相衔接;甘肃、云南等地实现乡镇儿童督导员、村级儿童主任全覆盖;湖南、广西、宁夏建立了省级层面儿童主任津补贴制度。

  在养老服务方面,山东明确农村幸福院是政府支持、村级主办、社会参与、互助服务性质的村级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山西将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关爱行动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的任务;江西推进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省45个县农村特困失能人员实现集中照护。为使“养老不离家,垂暮不离亲”的愿景成为现实,3年前,云南省陆良县板桥镇马军堡村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办起“幸福餐桌”,为留守、空巢等困难老人提供服务。如今,这样的服务越来越多,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政策实现了省级层面全覆盖,各地普遍建立了农村留守老人定期探访制度。北京平谷“医养联动”破解农村养老难题;上海奉贤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实现家门口快乐养老;江苏南京谷里构建农村多元综合养老服务体系;重庆壁山蹚出一条党建引领村(社区)“养老托幼”路子……不断健全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保障网络,在逐步兜住养老服务的底线。

  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方面,各地从完善救助寻亲政策、健全寻亲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持续发力。广州创新建立救助寻亲18种方法,同时深入推进“夏日送清凉”“寒冬送暖”专项救助;山东滨州“多快精减”推进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让温暖照进他们的回家路。

  在社会救助方面,广西拓展救助范围,除将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度残疾人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外,还将因病(伤)返贫致贫对象、因老返贫致贫对象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河北将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困难老人、未成年人等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江苏推行“温情社会救助”,构建包括特困供养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在内,分类分层、阶梯递进的社会救助格局,以有温度的制度创新纾解民生急难。浙江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实行“最多跑一次”,让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更加便捷及时。

  与此同时,各地深入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分别惠及1004.3万、1298.7万残疾人。

  以投入为基础,提升兜底保障水平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目标,各级民政部门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惠民生、织密网”的要求,竭力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提升特殊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截至2019年9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283万人,其中,农村低保对象3399万、城市低保对象884万,累计支出低保金1164.7亿元。全国共有城乡特困人员471万人,其中,农村特困人员442万人、城市特困人员29万人,累计支出救助供养金270.6亿元。全国共实施临时救助478.8万人次,平均救助水平1420元/人次,累计支出救助资金68亿元。

  2019年,民政部安排3.9亿元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加强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5221万元用于残疾人福利机构建设及政府购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各地同步加大了资金投入。四川下拨中央和省级资金138.64亿元,惠及全省城乡特困人员48.5万人、孤儿2.2万人、残疾人173万人;江西按照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80%、20%,全面落实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照料护理经费;河南投入彩票公益金等资金4.8亿元、下拨9.4亿元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养老服务;北京、内蒙古、海南、四川等地不断增加制度供给和服务供给,提高残疾人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

  回望2019,一项项惠民政策针对特殊群体所需所盼,一笔笔惠民资金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一份民生答卷写在了百姓心里。

  展望2020,民政部门在聚焦特殊群体、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征途上,将牢记嘱托、再创佳绩,一张崭新蓝图已然展开。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2.24)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