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当好为民服务勤务员 建实联系群众民心桥
——天津民政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有温度的“答卷”

时间:2019-12-1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卢 芳 特约通讯员 王 雪

  2019年即将过去,天津民政这一年都致力推进了哪些工作?为群众解决了哪些问题?近日,天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松林向本报全面介绍了2019年度天津民政工作。这是一份有温度的年度工作“答卷”。

  “筑基”工程暖民心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民政的脚步就要走到哪里。为确保困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今年,天津民政系统坚持转作风、改方式、摸底数、连民心,深入开展了“筑基”工程,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民生民政政策、访查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惠民举措落实到“最后一米”。全市民政干部带领街道(乡镇)、社区(村)干部、志愿者,入户访查了357.1万户家庭,发放民政政策“一目清”421万份,填写有效问卷160.3万份,搜集群众意见建议近48.9万个。

  政策“一目清”,一张明白纸,简明解读了群众关心的救助、养老、助残等民政政策,在楼道、在集市、在街头,走近群众开展政策宣传,让党和政府的民生政策家喻户晓。访查问卷细列民生大小事,家庭人口、就业、收入、健康、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35个事项和需求,全面摸排低保、低收入、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以及边缘困难家庭的生活情况。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每一条困难需求,对提出生活救助需求的1.03万户家庭实施了经济状况核对,其中纳入低保救助范围3221户,给予临时救助1625户,运用市、区两级社会救助基金(专项资金)救助帮扶249户。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诉求1.7万个,以新时代的职责使命和优良作风,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及时妥善解决群众难题。

  吴松林介绍,下一步,天津民政系统将深化“筑基”工程成果,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主动、及时、精准的兜底保障体系。坚持预防性帮扶与解困性救助相结合,加大对困难群众及时发现和主动救助的力度,继续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建立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制度,科学合理设置核算标准,多措并举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让每名困难群众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养老服务解民忧

  2019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养老服务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实施方案、老年人助餐服务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让养老服务迎来了一揽子政策红利。许多市民表示,身边建起了一个个老人家食堂,家中老人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切身感受到了大城市养老的温馨。

  “为解决老人吃饭难、照料难的居家养老烦心事,民政部门积极做好‘加减乘除法’,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养老需求。”吴松林介绍说。

  在养老服务资源上做“加法”。2019年,天津市下大力气增加养老服务设施。截至目前,全市新建养老机构28家,新增照料中心109个,开设老人家食堂469家。在河西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将静海区纳入全国第四批改革试点。为加大养老服务业支持力度,今年天津还提高了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标准,收住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的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达到每床每年3600元,收住自理老人的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达到每床每年1200元。推进了居家养老服务(护理)补贴城乡统筹,设置了全国首个养老本科专业,建立了养老服务研究中心,实施了养老院负责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在养老服务堵点上做“减法”,取消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改为登记和备案制度,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在推动上做“乘法”,建立了27个部门参加的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养老服务工作,有力加强了养老服务工作组织领导。在盲点上做“除法”,突出事中事后监管,出台了4个地方标准,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组织养老机构重大隐患排查,下大力气整治了526处安全隐患。加大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吴松林介绍,下一步,天津民政部门将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探索多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继续推进老人家食堂建设,发展助餐服务,重点解决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加强养老机构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养老优惠政策落地,抓好紧缺人才培养。

  社区建设顺民意

  社区是城市的微名片,是居民生活的大家园。2019年,市民政局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推进党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打造居民生活的幸福港湾。

  美丽社区年年建,年年要有新变化。为了与时俱进满足群众对美丽社区创建的新期待,市民政局调整完善了美丽社区创建指标,把居民公约制定程序规范和发挥作用情况纳入指标体系,让创建工作更加接地气、贴民心。打造了“美丽社区”升级版,开展“精品美丽社区”创建工作,好中选优树精品,提升创建的含金量。目前,正在对8个精品美丽社区和141个美丽社区候选单位进行公示。

  为了加强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今年,全市开展了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工作,改造提升“一社区一策”,指导各区采取购买、租赁、改扩建、调剂使用、置换、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升改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确保社区有党的阵地、有居民活动空间、有邻里交往场所,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向心力和凝聚力。

  “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市民政局多管齐下推进基层社区治理,将社会治理有效落实在基层治理的最末端。实施“街片长”包片联户,联系居民楼门、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协调解决基层社会治理大小事。在全市招募志愿者担任“小巷管家”,协助街片长、网格员共同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为解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问题,市民政局出“组合拳”给基层减负,制定了居民委员会群众自治工作职责清单16项和居委会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35项,制定负面清单,将社区达标创建项目精简至10项,将居委会出具证明事项缩减至5项,明确75项社区应取消和禁入的事项,实行统一社区评星定级考核,完善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机制,为社区减量瘦身,让社区工作者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敲门访民情、登门解民忧,让社区形成“上面千条线,大家一起干”的热烈场面。

  “在今后的社区建设中,要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协商,加大民意征集,让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依托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极发展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鼓励志愿服务发展,向市民们提供更加精准精细的服务。”吴松林说。

(来源:中国社会报2019.12.10)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