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雄
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以创建“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为契机,以“红润雨湖·三治同行”为主线,构建社区邻里互助体系,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领航,“红色军团”引领“三治融合”。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基层党组织在居民小区、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等方面实现全覆盖。推选产生党小组长、网格长、楼栋长,发挥党小组长、网格长、楼栋长在解决社区邻里事务中的作用。开展“三亮”活动,在社区显著位置“亮身份”,在党务公开栏中“亮责任”,每月在党员积分公示牌上“亮先锋指数”,通过“社区一家亲”“微服务项目”等形式,发动党员参与协商解决社区事务,培育出云塘街道“四红四优”特色党建、窑湾街道“蜂巢式”党建、广场街道“红色联盟”等一批特色项目,壮大了社区里的“红色军团”,让党旗在社区服务一线高高飘扬。
组织培育,队伍建设促进“三治融合”。以解决社区邻里互助的非组织化、非常态化问题为目标,出台《雨湖区社区邻里互助组织培育发展实施方案》。挖掘社区居民领军人才,根据他们在社区所发挥作用的特征将其划分为:具有专业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的团队骨干;擅长引导居民参与、表达公众诉求、整合社会力量的建议骨干;维护居民利益、热心楼组管理的业主代表和业主委员会成员。在此基础上,组建邻里互助理事会,实施邻里互助组织培育工程。以雨湖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平台,加强与高校的深度合作,组建专家学者导师团,孵化出一批从事邻里互助的社区社会组织。
释放活力,机制公约盘活“三治融合”。依托小区议事亭等阵地,采取协商对话的形式,建立“大事共商、好事共享、难事共帮”的居民自治机制和“自提、自议、自决、自办、自管、自享”的“六自”工作模式。根据各小区居民不同的需求和问题,分门别类形成不同类型的邻里互助“微公约”,通过自我制定行为规范,找准居民自治主体定位,凝聚社区治理共识。
在社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点、人民调解室,为每个社区配备一名法律顾问,通过规范审核程序,强化基层法律工作者在公约倡议、草拟、表决和履约中的保障功能。推行“时间银行”积分兑换制度,制定具体操作事宜,激发居民参与邻里互助的内在动力。编印《邻里互助公约宣传手册》,建立雨湖区邻里互助公约资料库,评选出十佳优秀公约、文明互助小区、互助之星,总结推荐优秀案例典型经验。
凝聚合力,集合资源畅通“三治融合”。将居民议事会扎根在居民家门口,通过“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把握居民诉求和需要,梳理出全区175项邻里互助需求清单。推动居民需求与专业服务精准匹配,定期举办供需对接会,编制《供需对接手册》,发布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推进党群联动、促进部门联动、引导社会联动。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入驻12个街道(乡镇)社会工作站,为辖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每月组织专业社工机构进行座谈,加强交流合作,发挥各自专长、资源优势,形成运作团队,以“集成化”理念将服务项目推动实施。
完善设施,打造阵地承载“三治融合”。强化社区发展规划,以“一圈两场”建设为切入点,分类规划老旧城区型、产业新城型、撤村建居型、城乡结合型等特色社区,通过完善社区硬件设施和功能服务室,促进各社区空间布局、功能定位、投入方式和服务设施合理完善,推动居民15分钟生活圈和社区网格融合。加强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邻里互助”行动,搭建社区“智慧党建”、社会救助管理平台,开发手机移动终端APP,在试点社区内推广普及。
(作者单位为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民政局)
(来源:中国社区报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