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上海“便利店”模式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时间:2020-11-02   浏览量:128 次  来源:新华社
【字体:    打印

午饭过后,93岁的华淑英老人踱步来到一架电子琴前,坐定,凝神,手指舞动,悠扬的旋律从黑白琴键中流淌而出。

这是记者近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见到的情景。两年多来,身体硬朗的华淑英,几乎每天“光临”这个距家步行只要10分钟的地方,和老伙伴们一起做操、聊天、欣赏戏剧。曾做过幼儿园教师的她,最喜欢在午后弹一首曲子,也总能赢得满堂彩。

“这里活动多、饭菜好,护理人员待我们像亲人一样,最重要的是离家近,想不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这么贴心的为老服务。”华淑英说。

上海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其中80岁及以上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15.8%,高龄化特征显著。

在此背景下,“十三五”期间,上海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构筑老百姓家门口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如今,类似南码头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样的集日托、助餐、医养结合、辅具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中心,在上海已有超过260家,实现街镇全覆盖,至今年底还将扩充至320家。

如果把“枢纽型”中心视作社区养老的“旗舰店”,那么,要把服务进一步延伸进居民区,还需更多的“便利店”。在南码头路街道,“养老便利店”现已建成7家。记者走进临沂七村小区的“便利店”看到,200平方米的空间,内设配餐间、助餐点、书画室、康复室、会友室、影音室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七村小区居民柏阿姨,从家中步行到这处“便利店”用不了5分钟。她最喜欢这里的健康体征自助检测设备。“血压、血糖、血氧等指标来这一测立马就知道,连去社区医院都省了,这里还能完成大医院的预约挂号,‘便利店’真是方便了老年人。”柏阿姨说。

同住七村小区的邹先生则是“便利店”书画室的常客。“离家近、环境好,写累了还能到小花园里活动一下,我巴不得天天都过来。”他说。

“养老不离家”是中国老人的普遍心愿,促进养老服务从“有”到“优”、从“近”到“更近”,已成为上海各街镇的共同行动。

上海市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交暨延伸点,彻底“嵌”进了小区居民楼一楼。约90平方米的空间打造出微课堂、活动区、影音区等区域,室内卫浴设施经过适老化改造,天井被改造成露天休闲区,成为老人聊天的好地方。

延伸点手工活动室里,64岁的沙惠英一边做卷纸玫瑰,一边和老伙伴们唠家常。她说,自己在这里结识了不少新朋友,不仅一起聊天,还能相约出游。“不出单元楼,我的养老生活也一样精彩。”

幸福晚年不仅是身体健康,交暨延伸点还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万里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李传福表示,目前延伸点已面向老人开设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相关培训;面向老人子女开设“老吾老”讲座,指导他们在家科学照护老人的方法,学会与长者们更和谐地相处。

据了解,交暨延伸点里,不少康乐员毕业于老年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创设出多门新课,帮助老人学习新知。“老人喜欢年轻人身上的朝气,他们则尽力帮助老人跟上时代的脚步。”李传福说。

上海市民政局表示,除了把为老服务站点进一步向社区延伸,上海还将持续深入推进“社区养老顾问”制度,为老年人提供触手可及的政策咨询、资源链接、个性化养老方案定制等服务,彻底打通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的“最后100米”。

(来源:新华社2020年11月2日)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