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柳 旭
办白事本是家人对逝者表达悲痛与思念的仪式,但在一些地方却成为贫困群众脱贫的“拦路虎”。四川凉山金阳县马依足乡迷科村位于大凉山腹地,曾经是“贫中之贫”的深度贫困村,全村户籍人口312户、170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度多达128户、730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村民们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成风,给贫困群众本不宽裕的生活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移风易俗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丧事简办之风吹进千家万户,贫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一辈子攒的钱,一场丧事就没了”
记者了解到,由于彝族群众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家里牲畜比较多,办丧事时有杀牛的习惯,自给自足,村民没觉着是个经济负担。但随着人口增加,畜牧业不断萎缩,这个多年的传统习俗就成为致贫原因。
在迷科村采访时,村委会主任贾纳友土告诉记者,村民办丧事的花费主要是杀牛和买烟花。一户少的杀几头牛,多的杀几十头牛,花费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买烟花也要几万元。“不光村民自己要花钱,亲戚朋友还要随礼。往往是你送3头牛、我就回礼5头牛,相互间攀比很严重。”
“一家的生活来源办一场丧事就花光了,有的人家还负债累累。就像那句话说的,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马依足乡党委书记白只曲说。
巩固脱贫成果要破旧俗树新风
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马依足乡的脱贫已现希望,但是大操大办丧事的习俗时刻威胁着这一“战果”。
2017年,马依足乡下了狠心要移风易俗。“沿袭几百上千年的习俗,要在短时间内让村民们改变,工作压力很大。”白只曲说,“村民总觉得简办丧事是不孝的表现,怕被别人看不起、说闲话,对移风易俗有抵触情绪。”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必须破旧俗树新风,白只曲说。
贾纳友土就亲自处理过这样的事。村里一户村民的父亲去世了,这位村民买回3头牛和两箱烟花。贾纳友土听说后立即赶了过去进行劝阻。刚开始对方很不理解:“我自己花钱买来的牛,凭什么不让杀?”但经过村干部们反复说服教育,并与卖牛方协商一致后,最终这位村民没有杀牛,而且还把牛退了回去。
为了把移风易俗落到实处,乡党委专门成立工作组,通过入村宣讲,让村民逐步认识到大办丧事是铺张浪费,丧事简办、喜事新办才能积累财富、摆脱贫困。乡里还专门就简办丧事制定了“带”“守”“奖”等措施。
白只曲告诉记者,所谓“带”就是让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节俭办丧事,发挥示范作用,逐步形成丧事简办的好风气;所谓“守”就是安排村组干部到办丧事的村民家中驻守,估算花费、控制规模,并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监督作用,对铺张浪费行为及时进行教育引导;所谓“奖”就是通过建立红黑榜和奖惩机制,每季度对自觉节俭办丧事的村民张榜表扬,并给予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奖励。对违反移风易俗要求的村民进行批评教育,并依照村规民约处理。
移风易俗让贫困群众的日子有盼头
通过年复一年的宣传引导,群众对丧事简办逐渐有了共识,迷科村在全乡率先实现了办丧事不杀牛,马依足村在全乡率先实现了办丧事不燃放烟花,贫困群众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
马依足乡的移风易俗不仅在村庄里取得明显成效,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同样有效果。乡党委副书记兼东山社区党支部书记俄的土亨告诉记者,彝族家庭老人去世后,有发“坨坨肉”(大块的猪肉或牛肉)的习俗。一户办丧事,前来奔丧的能有上千人,家里经济条件差的给奔丧的每人发两三坨肉,家庭条件好的给奔丧的每人发十几坨肉,一户一次发几千斤甚至上万斤肉在当地非常普遍。为了减轻贫困群众的经济负担,乡党委和政府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倡导,社区内规定“居民办丧事不发‘坨坨肉’,改吃回锅肉和炒菜”,为此社区将培养30名厨师,满足居民办丧事时的需求,经测算这样可以帮贫困群众节省一大笔丧事开支。
在马依足乡党委和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在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下,在广大群众的响应配合下,当地群众办丧事的户均花费已经从过去的十几万元减少到目前的一两万元,移风易俗逐渐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迷科村的贫困发生率也从超过40%下降到0.2%,村民们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住上了好房子、发展了好产业、过上了好日子。
■ 记者观察
脱贫攻坚要开源也要节流
为了办一场“像样”的丧事,少则花几万元,多则花十几万元、几十万元,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沉重的负担,而对经济基础本就薄弱的贫困家庭来说更像是一场灾难,因为这让一辈子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付诸东流。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是帮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来源,但节流与开源同样重要。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增强财富积累意识,这对贫困群众能否逐渐过上好日子至关重要。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是陋习,必须遏制。但婚丧嫁娶是百姓生活中的大事,既要满足群众需求,又要树立时代新风。要让群众意识到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并不是表达孝心的方式,为了所谓的面子借钱举债办丧事更是不可取的行为。反之,把来之不易的经济收入用在发展生产、子女教育等方面,才是逐渐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正道。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