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为社区治理引入信用积分机制

时间:2020-09-15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秦 帅

  在上世纪90年代,山东省荣成市崖头街道河西社区所辖区域曾是繁华地带。而如今,这里却成了老旧小区最集中的区域。退休人员多、高龄老人多,小区乱堆放、乱搭建、私开菜园等现象时有发生,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普遍不够……为破解难题,河西社区以市级信用管理体系为基础,开设“红色信用银行”,形成“共建-积分-兑换-表彰-带动-共建”的闭环工作机制,为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增强驻区单位服务热情、提升居民自治水平提供了不竭动力。

  建立制度 构建完整体系机制

  2017年,荣成市委市政府出台“党建+信用”管理办法;2018年,扩大信用评价覆盖面,将居民的86种行为纳入信用加减分评价。2019年初,河西社区组建以在职党员、网格员、协管员、楼栋长为主体的信用带动队伍,并在广泛征求1.4万户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社区信用管理办法。

  这一办法将居民、党员、楼长(楼栋长)、社区工作者、网格长、驻区单位、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物业公司9类主体纳入社区信用评价范围,涵盖协商议事、慈善捐助、心理疏导等145项正面行为,乱停车辆、乱搭乱建、经营扰民、寻衅滋事等83项负面行为,以刚性制度约束规范社区治理主体行为。

  机制有了,如何搭建载体?在河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芳芳的带领下,社区“两委”经过半个月的入户走访、座谈讨论和试点运行后研究确定,一方面,将共建行为量化成“实物”存储,即为每名党员、居民志愿者和商户、社会组织建立“红色信用银行”账户并做好记录,参与2小时服务或提供1次帮助,便可累积1个社区积分,现场兑换1枚信用币,存入社区“红色信用银行”;另一方面,鼓励“两委”成员、直管党员和居民志愿者以及辖区商家、社会组织入驻“红色信用银行”,争取启动资金。

  积分兑换 营造浓厚参与氛围

  随着社区居民和驻区企业商户、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红色信用银行”积分从储蓄发展到折现。

  2019年7月,社区开始推行“12+2”信用表彰机制,即每月至少举办1场“信用有礼”兑换活动,每半年举行一次集中兑换表彰,将居民手中的红色信用积分变现。兑换产品有志愿者DIY制作的、驻区单位提供的、爱心商家赞助的及社区经费购买的……兑换方式也有两种,线上通过“荣成社区”APP一键兑换积分,提货点领取或上门送达物品。线下定期举办“信用大集”,以红色信用积分换取信用币,现场选择实物奖励。每月底,在社区、网格、楼宇三处张贴兑换情况,每年2次评选星级信用个人、爱心商户、报到单位,积极地发喜报、做推广,形成信用资源可存储、可兑现的良性循环。除此之外,河西社区还将“红色信用银行”接入市信用管理系统,积分较高的,可享受“信用贷”“信用骑”、水电费减免、就医优惠等近160项市级激励政策。

  如今,很多本来对社区事务不关心的人也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助人为乐、自治管理的新风尚不断高涨。

  二次带动 形成常态高效循环

  “红色信用银行”的最终目的是凝聚企业商户、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共建力量,进一步推进福利慈善、社会救助等工作,二次带动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社区活动,实现积分循环增长、兑换长效进行。

  河西社区规定,注册成立社会组织,给予信用积分奖励中最高20分的加分,同步细化了社会组织创新服务项目的积分奖励标准,激励社会组织结合社区实际发起为民服务活动。目前,河西社区孵化出1个登记注册类、20个备案类社会组织。社区还制定了《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标准》,打造邻里守望、文明交通、绿色行动等8大类60个项目,年均开展服务600多场次。

  信用积分表彰兑换中,驻区企业、爱心商家在捐赠兑换物品的同时,提高了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目前,河西社区已吸引辖区外200多家商户加入“红色信用银行”,提供兑换物品800多种。疫情防控期间,218家企业、商户还组建了“河西信用商家爱心联盟”,捐赠了消毒液、酒精、食品等共计53万元的物资,40家商户提供了20多万元的防疫物品作为信用兑换物品。

  社区还明确了物业企业和从业人员8类守信、6类失信奖惩措施,形成15大项、36小项的考核细则,每周由居民和网格员组成的考核队伍给物业打分。启动星级信用楼道创建,将“信用有礼”兑换活动安排在重点清理区域和楼宇门前,发动居民自觉解决乱堆乱放、违规晾晒等问题,先后打造了50处星级信用楼道。

  “红色信用银行”实施一年多来,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信任度大幅提高,并打造了“家园哨兵”“舌尖安全”等60个居民自治项目,“以社区为家”已成为居民们的共识。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9.15)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