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伟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城乡社区发挥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体球网总书记指出,“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多次对社区的作用、社区工作者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在全面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进程中,如何让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强起来,从而使社会治理的基础进一步实起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
社区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三大能力
记者: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您认为社区在防控中发挥了什么样作用?有什么收获?
益西达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区日益成为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治理构成社会治理的微观基础。抓好城乡社区治理这个“基”,就抓住了“社会建设”的“纲”,就能更好地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充分验证了社区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与农村村庄人员相对固定、相互熟悉不同,城市社区人员流动大、交往少、相互陌生,给疫情防控带来很多困难。调研中不少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一栋楼经常有“买房的人没有住,住的不是买房人”的情况,刚开始调查时,很难摸清究竟住的是谁、都是什么关系。目前一个大型社区能居住十多万人,要全面掌握人口情况难度非常大。但在力量薄弱的情况下,通过建立有效机制,迅速动员社工、志愿者、群众等各方力量参与,广大城乡社区较好地完成了防控任务,展现出强大的社区动员能力、社区组织能力和社区控制能力,在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最大的收获。
社区工作还存在薄弱点
记者:突如其来的疫情,既验证了社区建设的重要性,也暴露出社区工作的一些薄弱点。您认为目前社区工作的薄弱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益西达瓦:从实际工作情况看,社区工作主要面临四个方面问题。
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一是“社区”缺乏法律定义。从1986年民政部首次提出“社区服务”概念后,仅在规范性文件里对社区作出定义。当前社区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急需从法律层面作出准确定义。二是社区规模需重新界定。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也越来越多,“一般在100到700户的范围内设立”的社区规模需要重新科学界定。三是社区职责亟待规范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居委会“六项”工作任务比较笼统,社会上对社区存在“非官非民、亦官亦民”的模糊认识。
治理运行机制不畅。一是社区与街道关系不明。由于社区工作没有清晰的职责清单,在现行体制下,存在行政化色彩较浓、服务功能弱化的问题。二是社区“两委”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不堪重负。三是社区治理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社区内的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管委会相互掣肘,社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委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居民对社区事务参与度不高。
社区“人”“事”不匹配。一是社区工作力量薄弱。社区工作力量一般由“两委”成员、网格员、居民小组长等组成。以平均专职工作者人数为例,四川省为5.7名、成都市为8.3名,要服务好成千上万的社区居民实属不易。二是社区工作负担较重。“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没有真正落地落实。疫情期间,排查、统计、宣传、体温监测等工作应接不暇,集中暴露出负担较重的问题。三是队伍不稳。社区工作者收入属中等偏下水平,吸引力不够,加之晋升空间受限,年轻人流失很快。
社区资源供给不充分。一是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投入不足。城乡社区投入“小、散、弱”甚至“缺”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近六成社区存在面积小、位置偏等问题,基本公共服务量少质弱。二是社区工作经费不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繁重的工作,3万元至5万元的社区工作经费远远不足。
六方面着力推进社区工作发展
记者:社区作为离群众最近的基层组织,只有不断提升服务和管理能力,才能将各类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您认为应该如何提升社区的服务治理能力?
益西达瓦: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重点要健全完善机制、法律、政策,切实加强人力、资金、项目等方面的保障。
第一,建立领导推进机制。从中央到地方,统一建立城乡社区治理领导推进机制,加强政策配套、规划引领、要素保障和工作统筹。
第二,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突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明确社区规模、社区居委会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功能、支持社区经济发展等。
第三,理顺治理运行机制。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四方议事协调机制。落实减负增能,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准入制度。
第四,推动资源下沉社区。按照社区人口规模、服务半径,确定并逐年提高社区工作经费投入。从国家层面安排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有效整合各部门的社区建设资金。建设“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站”,推进“全岗通”工作机制,让所有便民服务实现“一窗通办”。加强力量建设,根据服务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数量、明确社区工作者的持证专业社工比例不低于50%,让社区工作更加专业化、职业化。
第五,拓展政府购买服务。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理念,聚焦“买什么”“向谁买”“怎么买”“为谁买”等问题,进一步扩面增量政府购买服务内容。建立政府购买服务信息平台,及时发布购买服务信息,方便社会组织参与竞争。同时,加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施绩效评估。
第六,推动社区经济发展。支持社区居委会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允许社区经济收益用于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社区服务项目开展、社区工作经费补贴、社会工作者补贴等,增强社区自我发展造血功能。
社区工作发展需要不断创新
记者:四川省对社区工作有什么探索?
益西达瓦:这几年,四川省的社区工作抓的很实。
2019年,四川省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定》。目前,四川省民政厅正聚焦“社区建多大、社区工作人员配多少、社区职能职责有哪些、社区运行机制怎么顺、社区自身如何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如何培育”等重点问题,大规模组织开展城乡社区治理调研,研究制定镇(街道)设立标准、城乡社区治理意见,启动实施街道管理服务创新试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达标、社区服务项目化试点、“三社联动”创新试点四大工程,希望通过这些探索,进一步促使社区服务能力强起来、社会治理基础实起来。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