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少华(左)在陪孩子玩积木。
文/图 李新伟
在河南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有这样一群人,虽早已脱下军装,但军人本色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重要时刻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们闻令而动、逆向而进,践行着军人的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履行着当初的诺言——“若有战、召必回”。
男童部部长孟少华就是其中一位。他2017年来到儿童福利院工作。3年多来,他用使命镌刻忠诚,践行着“让孤弃儿童得到呵护、拥有幸福”的铮铮誓言,渐渐地从热血军人蜕变为柔情“奶爸”,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闪亮的人生价值。
注重创新 实施半军事化管理
也许是缘分,孟少华轮岗的第一站就是男童部。那一天,他跟同事来到部里,还没进门,就听见孩子们的吵闹声。走进房间,看见一个男孩拿着砖块正要往护理员身上砸,他立即走上前抢下砖块,将男孩拉开,事后想来,还是心有余悸。
男童部20多个大龄男孩大都患有癫痫、脑瘫、自闭症等疾病,自理能力弱,事事都要护理员替他们操办。每天,孟少华和同事给孩子们喂饭、洗澡、换尿不湿、整理床铺。刚开始,这些简单、重复、琐碎的“小事”让他感到彷徨,“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么!”随后,孩子们的举动慢慢融化了他:加餐时,孩子们会把自己的面包塞给他吃;脚疼腿累时,孩子们会给他搬来凳子;下班时,孩子们会和他打招呼,说“明天见”,并露出开心的笑容……于是,他主动请求留在一线,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并被任命为男童部部长。
10多年的部队生活练就了他不怕苦、不低头、勇于进取的品质。上任后,他结合在部队学到的管理及带兵经验,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对大龄男童服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制定作息时间表,每天按照“士兵”标准执行:起床、吃饭、跑操、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现在,走进儿童宿舍,干净整洁的住宿环境、整齐划一的被褥床铺令人眼前一亮。清晨,孩子们做操、跑步的身影成了儿童福利院最美的风景之一。
针对孩子多、叛逆心强的特点,他和同事对症下药,积极推行养教康一体化养育模式,将孩子与护理员合理配对,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精心照料。这几年,转入类家庭的有29人,走进特教学校的有17人,这些孩子既可以享受家庭温暖,又可以学习文化技能,为今后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敢于担当 真诚服务孩子
把孤弃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做孩子们的柔情“奶爸”,是孟少华的最大心愿。
刚接手工作时,有个孩子叫世伟,年龄最小、个子最矮,患有智障脑瘫双重疾病,完全没有生活能力。于是,他为小世伟制订了专门的养护计划,定时定点、少量多餐、科学养护,到2019年底,小家伙体重增加了6斤,身高增加了2厘米,行为表现能力大大改善,现在都能四处跑了。
2018年底,福利院男童部的一个孩子小植韩进入类家庭,可没过几天又被转回男童部。原来,小植韩在类家庭不会大小便,可孩子在院里生活时,一切表现正常。他仔细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最终判断出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孩子行为异常。随后,他和护理员着重培养小植韩的行为意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去年5月份,孩子重回家庭。
最让他揪心的是2018年男童部有孩子感染水痘、发高烧。当时,他和医生、护理员一次次陪孩子看病,邀请专家会诊,排除了大面积传染的可能性。为了方便看护、治疗,他与三名人员组成护理小组,每天消毒,按时喂药、擦洗。整整90天,孩子们终于痊愈了,看到他们脸上灿烂笑容的那一刻,孟少华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率先垂范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
“我是退役军人,又是党员,在这关键时刻,应该冲得上去,为孩子们筑牢安全防护网。”2020年春节,疫情防控大幕拉开,全院实行封闭管控,人员不出不进、封闭上班。作为部门负责人,孟少华明白,越是艰难时刻越要冲锋在前。父母70多岁了,身体不好,正需自己身边尽孝。两个7岁的双胞胎儿子要抚养。妻子身为医护人员,疫情期间正是最繁忙的时候。“现在是特殊时期,部里的孩子更需要你,家里你别担心。”父母和家人的理解与支持给了他前行的勇气。他第一时间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报名加入了全院的封闭队伍。
在那段封闭时光里,他和护理员每天三次给孩子测量体温,严格按照工作流程,科学搭配儿童饮食,为孩子们洗衣服、整理床铺、清扫卫生,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为孩子们讲故事。“虽然不能回家,但和孩子们朝夕相处,过得很开心。”他笑着说。
除了日常养护工作,他还要及时掌握护理员的思想动态。长期的封闭生活,护理员难免会有压力大、情绪低落等情况,面对这些,他一方面组织开展心理减压,一方面一对一谈心,了解她们的顾虑和困难并千方百计地加以解决,用钟南山、李兰娟的事迹激励她们。四个多月时间,他与护理员们坚守了下来,没有一人中途退场。
“退役军人就要做到退伍不褪色,时刻不忘军人本色,在新的工作岗位中依然保持良好的战斗作风。”他认为,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更要有激情、有担当、有作为,在儿童福利战线上继续勇往直前,让每一位孤弃儿童都能得到呵护、拥有幸福。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