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让迈向富足的步子更稳健

时间:2020-08-3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胡 群

  2017年底安徽省阜南县朱寨镇闵庄村于退出贫困村序列。为守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阜阳市民政局坚持“四个不摘”,稳脱贫、防返贫、补短板、促提升,建立健全防贫监测和帮扶长效机制,用心血和汗水,再次巩固了闵庄村的脱贫成效。

  勤走访早预警 一户一案稳脱贫

  “老杨,你养牛的启动资金我们来想办法。”杨永田一家5口4个残疾人,存在返贫风险。市民政局派驻闵庄村工作队队长刘磊来到杨永田家走访,了解到杨永田有养牛的意愿后,主动为杨永田申请了产业奖补金6000元,购进了1头母牛,经过几年的精心喂养,如今已发展成5头,每年收入约4万元,稳稳实现了脱贫。

  摸清家庭实际情况、排查了解群众需求、及时解决群众困难,从2017年村里脱贫摘帽后,这样的走访摸排一直在延续。

  “这是我们制定的常态化走访工作机制,闵庄村脱贫后,我们多次召开局党组会议,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开列清单,要求驻村工作队每月对所有不稳定户逐户逐项排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春告诉记者,除了未脱贫户、老少病残孤寡灾等特殊困难群体,去年又特别新增了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这两类,进一步健全预警返贫机制,巩固脱贫质量。

  张春介绍,脱贫不稳定户是指那些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5000元,有可能返贫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是指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有可能致贫的一般农户。持续跟踪这些户的基本情况,就能提前做好返贫、致贫预警。

  “病倒一个,拖累一家。对于刚刚脱贫的群众,或者是人均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往往一场大病或一个意外,都会让一个脱贫户重返贫困。”刘磊告诉记者,闵庄村贫困人口主要以因病(残)致贫为主,其中因病致贫占57.14%、因残致贫占38.1%。而非建档立卡边缘人口中,突发疾病而导致的贫困问题也较为明显。

  村民罗克勤的儿子因病去世,留下精神残疾的儿媳和读初中的孙子,去年被列为监测对象,纳入边缘易致贫户。针对他家情况,驻村工作队制订了详细的帮扶方案:整户纳入低保,每年低保金1万余元;为儿媳申请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药费补贴每年2500多元;介绍罗克勤在公益岗位务工,每年收入约6000元;申请产业奖补金3000元。

  及时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和就业扶贫政策,有效阻止了罗克勤一家滑向贫困。“政策扶持力度大,干部也鼎力帮扶,相信困难总会过去,日子会越来越好。”罗克勤如是说。

  “目前,村里纳入防贫监测对象的共24户74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7户19人,边缘易致贫户17户55人,针对他们每户的具体情况,我们都已实施了相应的帮扶。”刘磊如是说。

  兴产业促增收 稳定收入不返贫

  居家就业基地、光伏发电站、种植养殖基地……走进闵庄村,一个个特色扶贫产业正在成为村民增收、村集体发展壮大的有效抓手。

  在旭阳鞋帽加工厂,50多名工人手脚麻利地赶制鞋子,车间内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家门口就有活儿干,别提有多高兴了!”村民刘婉婉告诉记者,居家就业基地建到村里后,让她实现了就近务工,每月收入1500元,已经实现稳定脱贫。

  脱贫摘帽后,驻村工作队建立健全“基地+产业项目+企业+贫困户”生产模式,引导贫困户“兴产业、干事业、创家业”。通过重点产业扶持一批、传统产业带动一批、特色产业拓展一批、直接帮扶激活一批,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帮扶。

  “我们还以产业为依托,对临贫、易贫特殊人群,实施托底安置帮扶模式,确保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从源头防止致贫或返贫。”刘磊介绍,目前,各类扶贫产业共帮助90多户贫困群众直接受益。

  贫困户李伟因残疾只能在家附近打零工,生活一直在贫困线边缘徘徊。驻村工作队了解后,为他申请到户产业奖补资金,发展肉羊养殖。“我最多一年养30只羊,每年纯收入1万元左右。”李伟的脸上笑开了花。

  “多亏了这些扶贫产业,既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又让贫困户有了收入来源。”村党支部书记李刚如是说。

  强激励鼓干劲 精神扶贫稳人心

  “没想到自家卫生搞好了还能得五星领奖品。”脱贫对象朱子凤拿着驻村干部送来的50元奖品乐得合不拢嘴。

  刘磊告诉记者,为了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阜阳市民政局指导驻村工作队,开展“清洁文明户”评选活动。从卫生习惯方面,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表现开展星级评选,1星相当于10元钱,赢取相应的生活用品,从而激发贫困户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如今,赚星级已经成了闵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新的“攀比”方式,他们纷纷比着干、争着干、主动干,有效推动了物质与精神的“双脱贫”。

  驻村工作队还结合工作实际,开发了秸秆禁烧监督员、保洁员、光伏维护员、疫情防控志愿者等公益性岗位,引导劳动意识不强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参与村公共服务工作,通过劳动获取收入巩固脱贫成果。

  贫困户顾长云原来爱打麻将,不思进取。刘磊和村“两委”干部一道为他讲政策,鼓励他通过劳动改善家庭境况。

  “以前我只想着争取政府救济,还好刘书记劝导,我才醒悟过来。”顾长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今年秸秆禁烧期间,村里帮我申请了临时性公益岗位,主要负责禁烧巡查,制止大家焚烧秸秆,及时报告火情,活不是很重,每天能有50元哩!”

  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动员贫困群众参加优质水稻种植,牛、羊、龙虾养殖等技能培训。“这些培训不仅免费,每日还有50元补贴,就是为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稳步脱贫。”张春如是说。

  定期回访解决贫困群众个性化难题、输血与造血齐头并进、物质与精神双脱贫……驻村工作队在阜阳市民政局的指导下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了将贫困户“扶上马后送一程”,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富足、幸福。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8.31)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