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动长三角基层治理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时间:2020-10-14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安徽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冬云

  近年来,安徽省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的机遇,学习借鉴沪苏浙三省市基层社会治理先进做法,扬皖所长,不断推进基层社会和谐共治与精密智治的制度创新,扎实推动长三角基层治理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

  全面激发安徽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

  聚焦体制机制谋创新。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城乡社区治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社区民主协商等一系列文件,完善了党领导下的社区多元共治机制。在合肥市率先探索街道“大部制”改革,建立“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片区党群服务中心”三级服务设施,社区治理“一盘棋”格局有效构建。学习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连续9年进入全国平安建设先进行列。

  聚焦保障民生稳基础。城乡社区党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战斗力、凝聚力不断提升。今年6月下旬以来,面对“南北夹击、长江淮河巢湖三线作战”的严峻防汛形势,全省11万余名社区工作者组建1.6万支社区干部防汛突击队、预备队,做好防汛动员、抗洪抢险、堤库排查、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聚焦共建共治共享增效能。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激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积极发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优势,全省共有机关干部34万多人、社会力量75万多人下沉社区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全省目前有600多名社区工作人员到上海虹桥、浦东机场等地靠前驻点,实现口岸入口管理和社区落地管理之间无缝衔接。

  聚焦多元主体优服务。积极引导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依法有序参与社区服务。当涂县姑孰镇提署社区以社区为圆心,与公安、民政、司法、住建、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六部门签订共建协议,形成“一圆六方”工作法,在党建引领下让发展、服务等各类要素更好配置到基层工作中。“一圆六方”模式在全省社区层面得到广泛推广,有力服务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聚焦科技支撑强智治。制定《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地方标准,分三批开展省级智慧社区建设试点。今年汛期,针对疫情汛情叠加的严峻形势,全省4119个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灵活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聚焦特殊群体、回应群众关切。合肥市依托一体化智能平台,通过全真三维地形图对防汛救灾涉及的各类城市部件“一网打尽”,做到精准高效处置。各地借助大数据、云平台,让智能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广大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

  坚定推进“一体化”进程

  在共建共治共享上持续用力

  8月18日至21日,体球网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8月20日,体球网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又明确要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总书记还指出,“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落差往往是发展空间。有关部门要针对欠发达地区出台实施更精准的举措,推动这些地区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

  推动长三角基层治理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考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和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扬皖所长,勇于担当,在共建共治共享上持续用力,为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夯实社会治理服务基础。一是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不断提升养老、助残、社会救助等服务水平。二是持续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全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让群众拥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聚焦“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安徽基层社会治理新答卷

  围绕推动长三角基层治理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安徽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开创基层治理新境界,打造基层治理新面貌。

  构建社区治理新体系。完善党领导下的社区多元共治机制,着力构建“党建引领、政社互动、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新体系,共下基层治理“一盘棋”。通过开展以村(居)民小组、自然村、楼栋、网格等为单元的自治试点,推动治理重心、管理、服务、资源进一步下移。广泛推广民主协商“六事”工作机制,不断壮大居民自治委员会、社区协商委员会、居民理事会、乡贤议事会、红白理事会、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等队伍。

  探索基层治理新实践。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资源整合、部门协同、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核心优势,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网络,全域推广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快大数据应用与创新社会治理融合发展。构建“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基层党组织架构,解群众难题、为群众服务。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管理系统,推进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信息资源对接,科学布局智慧养老产业和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共建区域协同新格局。推动多领域大数据应用协同,打造一批“未来社区”样板,融入长三角区域的城市大脑集群,实现协同城市服务、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不断助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数字化和一体化的民生服务进程。发挥G60科创走廊作用,加快5G与物联网泛在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平台、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协同建设。

  打造为民服务新平台。在养老、救助、婚姻、慈善、社会组织等领域拓展“互联网+”典型应用,让更多民政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和“掌上办”。依托“一地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发展试验区天然功能区块,谋划布局一批养老服务项目,将优质的养老资源全面推向长三角养老服务市场。借鉴长三角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成功做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救助管理跨省协作联动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和综合施策,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外出流浪乞讨现象。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督促外出务工家长落实监护职责,携手同心为民政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10.14)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