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亮 通讯员 刘芳宇
全省配备2633名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5.3万名村(居)儿童主任,实现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乡村全覆盖;
636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儿童福利保障范围;
为在校就读成年孤儿发放每人每年1万元助学金,直至他们学业结束;
为11名成年孤儿申请落实了公租房,并给予每人10万元装修补贴;
…………
一连串扎实数字背后是河北省民政系统持续推动儿童福利水平提升、政策机制完善的不懈努力。近年来,河北省民政厅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对孤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儿童的关爱和保护体系,并在今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取得了在院孤弃儿童“零感染”的阶段性成果。所有这些,不但给特殊儿童提供了健康安然的成长环境,还推动“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在燕赵大地深入人心。
为孤弃儿童筑牢防疫墙
疫情来袭,河北省61家福利机构中的1700多名儿童成了防控重点。省民政厅先后印发体球网儿童福利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封闭管理、监护缺失儿童救助关爱保护等文件17个,全力指导各地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积极向河北省慈善总会、河北省慈善联合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寻求帮助,先后协调口罩5.1万只、消毒片23箱、消毒酒精4吨,有效缓解了全省儿童福利领域疫情防控物资紧缺问题。省民政厅还联合省工信厅、省税务局等5部门,出台文件加强对儿童福利机构一线护理人员的关心关爱。
在全面封闭管理的基础上,全省儿童福利机构自1月30日起实行日报告制度。省民政厅通过“分组、分片”方式,视频连线各儿童福利机构,督导疫情防控工作,检查儿童养育环境。省民政厅还指导各级民政部门、协调相关社会组织开通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电话146条,对特殊儿童疫情期间的心理问题开展辅导。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好转,省民政厅及时统筹推进儿童福利领域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复学相关工作,实施差异化精准防控。
历时数月努力,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在院孤弃儿童和工作人员无一感染。
儿童福利保障提标扩面
在河北省民政厅的财政资金预算表上,有一项资金比上年增长了72%——这项资金将专门用来给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补贴。
今年起,河北省孤儿基本生活补贴标准较2018年每人每月增加300元,提标后的机构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450元和1000元。
不仅保障标准提高了,保障范围也不断扩大。今年起,父母双方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失联情形之一的儿童;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另一方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失联情形之一的儿童,也被纳入保障范围。基于这一政策,636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同孤儿一道享受同等基本生活补贴。
省民政厅坚持问题导向,在儿童福利保障领域不断完善有关政策和机制。针对在校就读成年孤儿,开展每人每学年1万元的助学资助,直至学业结束。去年,926名在校就读成年孤儿因此受益。针对孤弃儿童康复治疗需要,将“明天计划”项目资助范围由机构养育孤儿扩大到社会散居孤儿,资助内容也由单一手术治疗扩大到诊疗康复、特殊药品、辅助器具配置、体检及住院服务费。2019年,共有118名孤儿获得这项医疗救助,资助金额达226万元。今年,该项目省级财政安排资金较上年增长121%。
留守儿童有了监护责任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民政厅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推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逐步健全。
2019年,省民政厅会同教育厅等十部门下发通知,明确了家庭、社会、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并为市、县两级儿童福利机构和未保中心的改革方向和路径提供了政策支撑。同年10月,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分管省领导召集27个部门共商关爱保护工作。省民政厅还联合省国资委等5部门印发文件,要求劳动密集型企业教育引导务工人员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
为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河北省民政厅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自查自评和调研检查工作。目前,各市、县均已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部门协同、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关爱保护工作局面,并推动了基层保护关爱力量不断加强。截至目前,全省共设立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2633名,村(居)儿童主任5.3万名,实现乡村全覆盖;分层级培训有效落实,实现培训全覆盖。
河北省民政厅将今年确定为“儿童福利信息动态管理精准化提升年”,并积极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按照“精准排查、精准管理、精准保障、精准关爱”的要求,专项行动将进一步摸清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儿童的数量规模、分布区域、结构状况、家庭组成、生活照料等基本信息,解决现有信息系统中数据不匹配、信息不健全、档案不完善等问题,为细化完善关爱服务政策措施、补足关爱服务体系短板、加强关爱服务力量调配和资源整合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系统支撑。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6.3)